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解读了购物中心的处境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7日
  国际咨询机构仲量联行(jll)华北区研究部总监麦哲文(stevenmccord)很忙,他花了很多时间探访中国的城市,并从数百个城市中挑选出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城市,形成研究报告。本月初,他和他的团队发布的一份《中国城市60强》报告里,一系列数字显示了购物中心的处境。

  该报告称,虽然不像百货般出现停业现象,但2005年~2012年期间,中国60强城市的购物中心开发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开发商通常将零售板块作为提升综合型开发项目形象、刺激住宅销售并保证长期收入流的灵丹妙药;而在过去三年里,中国60强城市的购物中心总量几乎翻了一番。

  “随着1.5线城市大举建设现代化零售物业,购物中心已经存在过剩的风险,且它们中仅有10%~15%的现有存量符合国际标准。”麦哲文日前对记者指出,很多规划和管理不好的购物中心将逐步被淘汰。

  从绝对数量来看,购物中心总量的确很庞大。来自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底全国主要城市的购物中心总数约为3100家,而十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300家。随着购物中心竞争白热化,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世邦魏理仕(cbre)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中就曾提醒,伴随持续的集中供应,零售物业调整及行业洗牌依然大势所趋,在零售物业市场本轮转型中,优胜劣汰加速了商圈及项目表现的分化。

  如何在洗牌中脱颖而出?仲量联行的报告提到,包括恒隆、凯德、万达、华润、龙湖在内的数家大型开发商,已经在中国60强城市推出强势的集团开发理念,然而,这也会在租户组合和商场设计布局方面导致一定程度的产品同质化,未来差异化将是购物中心从其他同类物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差异化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为此,积极的职业经理人开始寻找解决方案。

  “在这个极度缺乏公共空间、背负着巨大生存压力的巨型城市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定义更好的购物中心。”朝阳大悦城总经理周鹏告诉本报记者,国内商业市场的变化从来没有最近这几年来得迅猛且充满颠覆性,渠道不再成为交易的必经环节,人们走进商场的理由也不只是购物。在此情境下,实体商业围绕着提高消费者体验及增加渠道附加值而做出的创新,成为了行业的热点。

  远洋商业事业部副总经理雷玉红最近也忙着考虑一个问题,即如何帮助商户和项目,在各个方面更多的区域市场的合理化。她上周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相对住宅,商业物业运营细节很多,产品管理、楼层关系、货品管理,事无巨细,她希望每个环节都能够迅速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和预判问题,最终提高服务能力。

1  
阅读数量(11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