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棉花价格开始回归市场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8日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效果显而易见。
  记者在新疆调研时了解到,目前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多家纺织企业和新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使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有所接轨,棉花价格逐步走上了市场化的轨道。


  成效一棉价基本与市场接轨
  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新疆阿瓦提县,是一家具有年产皮棉2万吨和高支纱3000吨能力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玉章表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对于纺织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从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实施,更有利于纺织企业提升竞争力。”李玉章说。
  据相关数据显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国内皮棉现货价格由2013年9月份的19152元/吨,下降为2014年底的13600元/吨,而国外同期棉花进口价约为13700元/吨,差价缩小效果十分明显。
  石河子市是新疆纺织产业的重要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市先后引进了华孚色纺、山东如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纺织企业落户。截至目前,石河子市拥有规上纺织企业20家,环锭纺产能达到193万锭,气流纺2.69万头,毛巾生产能力8300吨,产能居全疆各地州市第一,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棉纺生产基地。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当地棉花产业实现了“双赢”。
  “棉价基本上开始与市场进行了接轨,既消除了国家收储造成的棉价过高的问题,又保护了广大棉农的利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常委、副师长张广新表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秘书长郝佩祥认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国内棉价已开始与市场接轨,国家托底造成棉价过高的问题也不复存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农价处处长刘卫东指出,2014年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政府不再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棉花生产加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扭转了前几年临时收储产生的“政策市”,国内棉花价格逐步向国际市场接轨,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初步建立。
  成效二纺企运行成本降低
  用棉成本是纺织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占到了70%以上。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棉价逐步与国际棉价拉近,纺织企业用棉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降低企业的用棉成本。”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认为,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实施,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拉近,企业运行成本下降了很多。
  张广新表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使棉花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6000多元/吨,有效降低了纺织企业的原料成本,增强了纺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市场棉价已经和国际棉价进一步靠拢,企业用棉的成本大概下降了30%以上,纺织企业竞争力得到逐步增强。”刘卫东指出。
  成效三棉花质量有所提高
  新疆是中国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但是经过三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棉花质量大幅下滑,使得纺织企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制约。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施后,棉花质量较以前有所提升。据一些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以前采购回来的国储棉几乎不能用,棉花里面什么都有,而现在棉花干净多了,质量提高了不少。
  与此同时,部分轧花厂负责人也表示,现在企业很重视质量,质量不好的棉花现在根本销售不出去了。
  郝佩祥指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棉农关注市场,提高了棉花质量,有利于企业开发高品质产品。
  “从目前来看,棉花生产加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管控,入库的棉花质量要好于往年。”刘卫东强调,尽管目前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但是入库的棉花质量仍好于去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0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