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当“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0”

来源:第一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9日
5月28日,第十八届渝洽会专题活动之一——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论坛在悦来温德姆酒店举行,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德国工业4.0”,嘉宾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

虽然,中国与德国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但参加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论坛的大多数嘉宾都认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异曲同工之处。

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中国区代表舒友涵表示,德国实现“工业4.0”需要5-10年的时间,这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执行基本处在同一个时间段。

从大方向上来看,两者异曲同工。参与起草“中国制造2025”的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副院长王鹏介绍,二者相同的地方,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结合,或者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带动整个制造业新一轮发展。

王鹏解释说,“德国工业4.0”着眼高端装备,提出建设“信息物理系统”,并积极布局“智能工厂”,推进“智能生产”。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

至于不同之处,则在中德两国新战略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有各自特点。

王鹏认为,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在汽车、机械、医药化工、电机和电气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而中国无论是研发投入、技术水平,还是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都与德国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基础相对薄弱。

此外,“德国工业4.0”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主要聚焦制造业的高端产业和环节。“中国制造2025”则是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整体谋划。

不是“德国工业4.0”的翻版,但要向德国学习

德国企业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工业3.0,正在向4.0发展,也就是从生产自动化迈向网络信息化。在中国,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有的企业已经接近工业4.0,但还有一部分停留在2.0到3.0的发展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可能是“德国工业4.0”的翻版。

不过在战略执行的前期,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发展与德国工业化历史有着相似之处,“中国制造2025”完全可以“以德为师”。

德国弗劳恩霍夫工业工程与组织研究所董事会成员伦特斯表示,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沿着制造业轨迹不断升级。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德国、日本、美国等,都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制造能力。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未来的发展,应该以制造业发达的德国为标杆,强化并保持强大的制造业。

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中西区总经理蒋明红也认为,“中国制造”需要向“德国制造”学习创新驱动体系。注重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发挥科研机构的创新研发能力、政府增加并保证研发经费等创新投入、促进各地区创新能力平衡发展、加强新兴产业对经济转型的带动,同时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阅读数量(41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