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系统性、全景式揭秘“互联网+产业”的实践著作——《互联网+:产业风口》。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孙德良是“国内互联网第一股”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该公司的创始人。孙德良从1997年12月创办“中国化工网”开始,至今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坚守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不但是名副其实的“水泥+鼠标”式产业互联网的首倡者与先行者,而且是最持久最忠实于产业互联网理想的实践者。
1
孙德良掌舵的浙江网盛生意宝旗下的各大产业网站可谓久负盛名,“中国化工网”、“中国纺织网”、“中国医药网”等均是行业内的领头羊,基于“小门户+联盟”模式的“生意宝”平台,更是聚集了各个产业的门户平台,是覆盖全部产业的综合产业网。目前,网盛生意宝的“电商、数据、金融”三大战略正加快推进,深入到了大宗商品、供应链与物流、B2B支付等产业互联网腹地,正在开创并引领新一轮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孙德良的成就和产业互联网渊源
孙德良和国内的产业互联网可谓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产业互联网成就了孙德良,孙德良也成就了国内的产业互联网发展。
孙德良1972年出生于浙江萧山,1995年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入互联网产业,是中国互联网早期创业界的元老,是国内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标杆式人物。孙德良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产业网站“中国化工网”,并将“中国化工网打造成国内互联网历史上第一家规模性赢利的网站,成为互联网“泡沫”与“寒潮”时期的盈利“标杆”。其后,在中国化工网榜样的力量下,国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一大批产业网站,中国化工网“会员+广告”的盈利模式也被这些产业网站所克隆。中国化工网可谓是国内产业网站的鼻祖,带动了国内第一波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热潮。
在中国化工网发展的关键时期,孙德良带领公司打赢了“中国入世第一案”,成为我国企业加入WTO后知识产权维权的经典案例,举国瞩目。自此,一向公众较少关注的产业网站作为国内互联网的生力军正式走向前台。
2006年孙德良将公司推向资本市场,缔造了A股第一家纯互联网公司,打造了“中国互联网第一股”。这不但改写了资本市场和互联网产业的历史,也成为国内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公司上市后,孙德良成功向“全球化综合B2B服务商”转型,开创了继行业B2B、综合B2B之后,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三模式——“小门户+联盟”商业模式,打造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产业电子商务网站集群。
2
2012年5月3日,《财富》(中文版)公布2012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孙德良榜上有名,排名第26。孙德良的社会职务和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多,如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省软件协会常务理事等,此外,他还不断获得诸如“希望工程杰出贡献奖”、“年度浙江经济人物”等荣誉。孙德良和国内的产业互联网可谓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产业互联网成就了孙德良,孙德良也成就了国内的产业互联网发展。
近年来,孙德良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与物流、B2B支付等领域频频出牌,提出了“电商、数据、金融”三大战略,逐步将产业互联网发展推向纵深,正在开创并引领新一轮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浙江农村走出的互联网骄子
以“背字典精神”从浙江农村走向互联网前沿
1972年,孙德良出生在杭州萧山一个普通农民的家中。三十多年前的浙江农村,改革开放的暖风还未到来。孙德良介绍说,“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一定要通过读书走出农村,去城市里生活。”因为贫穷,所以孙德良选择离开。
“非常庆幸的是,在初中升高中时,我考入杭州市高级中学。”孙德良说,“这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明白什么是城市。为了能更好地在城市生活,我需要更加努力。”默默无闻,潜心攻读,孙德良在杭州度过人生中重要的三年。孙德良最终考入沈阳工业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在大学期间,孙德良意识到必须掌握好专业技能,才能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有所发展。于是,他在大学里就发奋图强,学习英语,从大一到大三,竟把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英汉大词典背了下来,这件非有惊人毅力不能完成的事情轰动了学校。后来,这被孙德良戏称为“背字典精神”。
1995年孙德良从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1996年初,孙德良进入深圳讯业杭州分公司,这个公司当时是一家非常大的网络公司,仅分公司就有几千万元的投资。孙德良是以翻译身份进入该公司的,主业是翻译,副业做基础性技术工作。孙德良事后称进入这家公司是“非常幸运”的,这使他有机会成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互联网的人。
1996年8月,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孙德良所在的讯业公司每晚下载奥运信息,组织人员即时翻译,第二天早上卖给当地媒体,这项信息服务业务很受欢迎,做得很成功。这件事情对孙德良触动很大:“一、互联网真神奇,几秒钟大洋彼岸信息就能到了;二、这个东西能赚那么多钱。”从那时起孙德良就开始以“背字典精神”钻研互联网,为他日后在互联网行业创业作好了铺垫。
建中国化工网
成就国内“互联网+细分产业”模式“鼻祖”
1997年下半年,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不够,网民很少,加上设备昂贵,成本投入巨大,讯业公司的发展渐渐难以为继进而倒闭,孙德良被迫离开公司。孙德良离开后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产业,而由于当时的杭州找不到第二家互联网公司,没办法找到相应的工作,怎么办呢?于是他决定开公司自己干!问题是:一、钱从哪儿来?虽然毕业两年,但没有积蓄,孙德良最后只好回萧山农村老家,由老父亲出面担保,借到了两万元的高利贷,利息为2分。二、做什么呢?开始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因为想到浙江的服装产业很兴盛,孙德良就拍脑袋想做个服装网站。
当时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广场有个服装展览会,孙德良去打算去参加展会做市场调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参展商和观众都浇得无影无踪。孙德良失望之余顺路到了在附近一家化工公司上班的高中同学处避雨。在同学那里他无意中发现了整整一抽屉的全国大大小小化工公司老总的名片。“何不做一个化工网站?”,瞬间迸发的灵感使他马上与同学沟通,了解到中国作为化工大国有成千上万的化工企业对商务信息尤其是对出口都有迫切需求之后,孙德良决定放弃服装网改做化工网。1997年10月,孙德良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垂直产业网站“中国化工网”。
3
事后表明,化工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具有适合发展电子商务的先天优势:一是产业链长,产品种类多,整个行业产品的关联性大;二是产品类别清晰,标准化程度高,容易描述;三是产业比较成熟,企业可以保持合理的利润;四是化工交易往往集中于企业之间,中间的过程比较简单。甚至有专家认为:如果电子商务不能在化工行业取得成功将是没有前途的。
随着中国化工网的成功,“一场大雨浇出的财富奇迹”和“一抽屉名片造就中国化工网”的故事逐渐传为互联网行业的佳话。孙德良也因为创建中国化工网而成为国内“行业网站”模式创始人,中国化工网之后,行业网站在国内开始大量涌现。
在一个垃圾堆旁的民房里拉开艰难的创业序幕
1997年底,孙德良在一个被垃圾包围的破旧平房中,租下一间小屋子,正式踏上了艰苦创业的漫漫历程。买不起服务器,就以每月19美元的价格,在美国租了10兆虚拟主机。孙德良创业初期充满了“寒酸”和艰辛。没有高档写字楼、没有象样的办公室,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民房、一台电脑、一个用于烧开水的煤球炉便是全部的办公环境。“一个客户上门了,我用煤炉烧开水待客。客户没说什么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讲起那段经历,孙德良仍记忆犹新。
4
面临着必须要赚钱,不赚钱公司就要倒闭的压力,孙德良以公司为家,完全无上下班的概念,白天跑业务,晚上做技术,参加展会租不起摊位,就在门口站着发宣传材料。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化工网所立足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信息服务迅速得到了中小企业的青睐,客户迅速增长,中国化工网逐渐在化工行业赢得了市场和美誉。
如今,当初在那位客户看来没实力的小公司已经成长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一面旗帜,而孙德良却仍然保持着艰苦创业的本色,他常穿一身朴素的休闲服,全身上下加起来也不过几百块,走在大街上,常常被误认为是高校的学生。
“网络寒冬”创盈利奇迹引发第一波产业互联网热潮
孙德良创办的中国化工网经历了“网络泡沫”和“网络寒潮”的双重考验,在互联网寒潮时代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规模盈利的互联网公司,由此引发了国内第一波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热潮。
1998年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来了。各类互联网广告铺天盖地,各类网站遍地开花,海归与美国风险资金巨头纷纷涌向中国,这些人既有钱又有资源,给孙德良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时互联网行业盛行烧钱,编故事,一份商业计划书,加上一个“宏伟蓝图”,就可以引来数百甚至数千万的投资,互联网整个产业变得无比狂热。
此时已经发展了两年多有了一定根基的中国化工网,自然引来了很多投资商的青睐,面对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外来资金的“诱惑”,孙德良一一婉言谢绝了。孙德良并不排斥风险投资,他只是感觉当时还没有很好地利用那么多钱的新的发展思路,单纯靠“圈钱、烧钱”去赢得一时的发展,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事实证明,孙德良的理性和冷静是对的。2000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了,纳斯达克崩盘引发的网络寒潮使风险投资者清醒了,刹住了对中国互联网的投资,失去了资金来源的大量海归网站饿死在泡沫年代,连业内财大气粗的上市企业也为赢利所困扰,而网盛生意宝(中国化工网)由于没有在泡沫年代随波逐流去烧钱讲故事,而是踏踏实实推动市场和服务,实现了自身良好的“造血”功能,不但未受泡沫影响,而且年年赢利,令众多的同行羡慕之余,迷惑不已。
5
对于赢利的“秘诀”和“模式”,孙德良从不讳言,中国化工网的收入主要有两项:一是为企业建设网站并提供相应技术支持的收费;二是信息服务费用及网上广告收入。就是靠这两块收入,“中国化工网”实现了盈利并滚动发展。中国化工网没有借助任何风险投资的力量和一分钱外援,完全依靠团队自身艰苦奋斗、不断赢利积累而开创了高速发展的局面,创造了我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2001年上半年,我们开始打扫战场,我们还是要感谢泡沫,泡沫的产生为我们普及了互联网,让更多的老百姓和企业了解了互联网,推动了这个产业的发展,而泡沫破灭帮助我们消灭了对手。”孙德良重提这段历史,显得诙谐而自信。
网盛生意宝(中国化工网)经历了“网络泡沫”和“网络寒潮”的双重考验,在互联网寒潮时代成为中国第一个赢利的互联网公司,被媒体誉为“创造了赢利奇迹”、“泡沫时代的亮点”和“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另类标杆”。其后,在中国化工网榜样的力量下,国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一大批产业网站,中国化工网“会员+广告”的盈利模式也被这些产业网站所克隆,孙德良成功引发了国内第一波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热潮。
带领团队胜诉“中国入世跨国知识产权第一案”
2001年下半年,已因在网络寒潮中赢利而声誉雀起的网盛生意宝(中国化工网),又迎来一个新的“名扬天下”的机会。
2001年9月5日,顺利将www.ChemNet.com域名购回——这个他关注已经整整4年的域名。可是好景不长,孙德良没想到九千美金买来了一场跨国官司。10月5日,孙德良收到美国联邦快递寄来的一个大邮包,拆开一看,是世界排名57位的澳大利亚Orica公司因www.ChemNet.com域名所有权问题把网盛生意宝(中国化工网)告上了知识产权组织WIPO。
孙德良称当时很紧张,怕失去www.ChemNet.com域名,投资付之东流,因为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失去,就再也不可能得到这个域名了,当时决定官司一定要打。怎么打?迅速联系了杭州、上海的相关律师,却发现无人敢接或无人愿接这个官司,主要是因为:一、这是一场跨国官司;二、上千页的资料全是英文;三、标的太少,仅几十美金;四、这类关于域名的知识产权官司,以前没碰到过。
6
在多次联系律师碰壁后,由于时间紧张,孙德良决定自己组建团队打这场国际官司。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化工网赢了官司,www.ChemNet.com域名最终落户中国。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国际域名纠纷中获胜,也是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运用国际规则、在国际经济纠纷中赢得的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胜利。由于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案子结果在11月17出来,相差6天,媒体正在热报WTO之际,孙德良给媒体送来了一个“入世第一案”。
在媒体眼里,与世界五百强的Orica公司相比,网盛生意宝(中国化工网)显然是一个弱者,网盛生意宝(中国化工网)成功打赢了中国入世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第一案,演绎了一场鸡蛋碰石头,石头碎了的故事,让“传奇域名”www.ChemNet.com落户中国,被视为反击西方知识产权大棒攻击的“英雄”,包括CCTV、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在内的数百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在国内引起轰动。
籍产业互联网成就“国内互联网第一股”
2006年12月孙德良带领网盛生意宝在国内A股成功上市,打造了“中国互联网第一股”,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再次引发了国内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一波热潮。
孙德良2003年下半年提出了跨入资本市场的发展思路,并坚持在国内上市,全面启动了上市的步伐。
2006年10月31日下午1点05分,网盛生意宝IPO获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并于2006年12月15日,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095),成为“国内互联网第一股”,结束了国内互联网企业当时没有一家实现A股IPO的历史,对中国互联网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年有专家指出,网盛生意宝实现A股IPO必将极大地增强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信心,尤其是为起点普遍较低的产业网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7
网盛生意宝上市后,孙德良推出了“生意人的第一站”——全球领先的生意人门户及搜索平台生意宝(www.toocle.com),开创了“小门户+联盟”的互联网新模式,将公司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9月16日,“2007商界论坛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在清华科技园举行,网盛生意宝的“小门户+联盟”模式获得最佳商业模式奖。生意宝作为国内B2B领域的明星近来的高速发展颇受瞩目,其商业模式得以获奖的“联盟思想”被互联网业内普遍视为是B2B发展的一个趋势。
事实证明,网盛生意宝上市再次引发了国内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一波热潮。网盛生意宝借助“小门户+联盟”模式,成为国内最大的产业互联网门户平台集群。
重构产业互联网价值坐标
网盛生意宝上市之后,孙德良一直在探索国内产业互联网的未来,尝试重构产业互联网价值“新坐标”。
2011年4月8日孙德良对外宣布,大宗商品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生意社”(PPI.cn)正式上线。孙德良表示,“生意社”目标直指打造大宗商品的“全球定价中心”,帮助我国企业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与产品定价权。
相关资料表明,PPI即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该指数旨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并影响着下游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经过之前一年多试运行,生意社已经与全国400余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涵盖了包括能源、化工、橡塑、有色金属、纺织、钢铁、建材和农副等10大产业,涉及1000多个品种。生意社上线后通过“免费策略”迅速切入市场,并逐步取得领先地位。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