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恒力化纤“曲线”上市 聚酯行业竞争格局风云激荡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6日

 原本与化纤行业毫无关联的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一则公告,把国内化纤行业龙头企业恒力集团推上了财经新闻的重要版位。
  依据大橡塑(600346)8月7日公告,“经大连市国资委批复,原则同意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大连国投集团协议转让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9.98%股权的受让方。”
  这意味着,下一步他们双方将要上演的是,恒力集团旗下恒力化纤借壳“披星戴帽”的大橡塑“曲线”上市的故事。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聚酯行业的另两位“大佬”——江苏盛虹集团和桐乡新凤鸣集团也都踏上了冲刺IPO的道路。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资本市场和化纤行业自身的市场行情都振荡调整的现阶段,几家龙头企业却不约而同地冲刺资本市场,这充分表明当前行业竞争的严峻性,也显示了企业之间竞争格局的微妙性。而进军资本市场寻求资本助力,既是战略上的突破,也是压力下的应对。
  从冲刺IPO到“曲线”借壳的波折
  从冲刺A股IPO无果,到最终选择“曲线”借壳上市,近几年一直积极谋划上市的恒力集团的上市之路可谓波折重重。
  作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恒力集团近几年积极奉行多元化扩张发展思路,形成了石化——PTA——聚酯——织造等较长的产业链,旗下包括吴江化纤织造厂、江苏恒力化纤、江苏博雅达纺织公司、苏州苏盛热电公司、恒力(宿迁)工业园等多元产业。
  恒力化纤成立于2002年,位于盛泽镇,注册资本22.08亿元,是恒力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恒力化纤的主要产品为POY(涤纶预取向丝)、DTY(拉伸变形丝)、FDY(全拉伸丝)以及涤纶工业长丝,旗下“恒远”牌涤纶长丝在市场上占有率较高。目前,其涤纶民用丝产能约140万吨/年,涤纶工业丝产能约20万吨/年,瓶片产能约45万吨/年。
  企业谋求快速扩张当然需要雄厚的资金作支撑,为此,近几年恒力化纤一直积极谋求上市。2012年恒力化纤进行上市辅导,2013年冲刺A股IPO。据当时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发行普通股4亿股,进行“恒科新材料年产2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和“年产20万吨超细超仿真复合纤维项目”的建设。
  但此后,恒力化纤冲刺IPO无果,最终不得不选择“曲线”借壳。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化纤企业的连续赢利能力不强,因此IPO的过会率一直不高,但对于恒力来说,上游的炼油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借壳成为一个相对便捷的上市途径。而最终把借壳的对象瞄准了大连大橡塑,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得到了大连市相关部门的积极促进”。
  主业为橡塑机械的大橡塑2014年已陷入亏损,并预计2015年上半年再亏1.25亿元。为了保住“壳资源”,自2014年开始大橡塑便积极谋划重组。期间,它曾两度推出重组方案,但都被大连市国资委否决。直到今年6月,大连国投集团宣布将协议转让其所持大橡塑29.98%的股权,并公开征集受让方。
  依据大橡塑6月30日的相关公告,股权受让方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最近3年(2012年~2014年)已经在大连辖区内建设投资总额不少于100亿元,并承诺未来3年内在大连市辖区建设投资总额不少于200亿元的生产基地。”
  其财务状况所应具备的条件为:“受让方2014年度经审计的合并报表总资产应不少于200亿元,净资产应不少于50亿元。受让方最近两年(2013年~2014年合并报表口径计算)连续赢利,其中2014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不低于200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能满足这种条件的只有恒力集团、中石油。公开资料显示,中石油在大连市投资了炼化一体化项目,而恒力集团则于2010年设立了大连恒力石化,分两期建设了660万吨/年的PTA项目,一期投资金额为180亿元,二期则为80亿元,接下来还计划投建50万吨差别化涤纶长丝以及各类高级服饰用布项目。
  “谜底”最终通过8月7日的公告揭开。依据大橡塑公告,恒力化纤借壳上市的步骤为:
  第一步,大连国投集团将其持有的大橡塑29.98%的股权协议转让给恒力集团,转让价格为13.44元/股。恒力集团以现金支付股份转让对价,也由此成为上市公司大橡塑的大股东。大连国投集团原本持有大橡塑120579500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41.53%,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本次一次性将87044563股(占股29.98%)协议转让给恒力集团后,大连国投集团仍将持有大橡塑33534937股,但占股比例下降为11.55%。
  第二步,大橡塑剥离其名下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大连国投集团会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予以承接。
  第三步,大橡塑将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恒力化纤99.99%的股份,并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本次重组完成之后,恒力化纤将成为大橡塑的控股子公司,恒力集团成为大橡塑控股股东,而大橡塑也将更名为“大连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变成涤纶。
  聚酯行业竞争格局“风云激荡”
  对于聚酯行业整体的竞争态势,化纤行业资深观察者顾超英指出:“目前国内涤纶民用丝行业的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此前那种依靠‘以量取胜’的规模经济时代已经过去,投入产出大、毛利率却很低的模式在当前已经遇到挑战。如今,最能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做法是,将‘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积极谋求上市的,不只是恒力化纤。今年以来,桐乡新凤鸣集团、江苏盛虹集团都开始冲刺IPO。
  对此,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聚酯市场上多家“领头羊”的竞争非常激烈,却又各有所长,而如果其中几家能够进入资本市场,或将引发市场竞争格局的微妙变动。
  那么,当前的聚酯市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竞争格局?已经得到行业普遍认可的是,一些具有强势竞争力的行业“大佬”已初步形成。
  如果从营业收入规模看,各企业的综合实力可较为直观地体现。公开可查的数据显示,荣盛石化2014年实现营收318.1亿元,同比增长8.36%,但净利润亏损34712.69万元。恒逸石化2014年实现营收280.63亿元,但由于受PTA参股公司严重亏损影响,自重组上市以来,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全年亏损3.53亿元。桐昆股份2014年实现营收250.94亿元,同比增加13.36%。新凤鸣集团2014年营收为147.55亿元,净利润为29139.11万元。恒力化纤2013年的销售收入约为139.18亿元。
  但如果从细分产品品类看,各聚酯龙头企业的竞争格局却又错综复杂,各有千秋。
  DTY方面,盛虹集团属于“掌舵级”,其日产能约2500吨,对行业的“掌控力”强。其DTY差异化品种齐全,包括阳离子、有光/半光/消光、阳/涤复合,各系列产品的产能属于行业最大,大多数品种的品质属于行业最好。总体看,盛虹在DTY品类上具有行业定价权。
  荣盛的DTY产能目前约1100吨/日,但浙江工厂主要以粗旦为代表。恒力的DTY产能约800吨/日,恒逸约900吨/日。值得关注的是,桐昆股份、新凤鸣的DTY产能目前也在增加,今明两年都有大的产能扩张。
  POY方面,桐昆股份、新凤鸣具有领军优势,其他如申久、鹰翔、开氏/天元、翔盛、南方、振辉等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而目前,POY行业赢利状况急剧压缩,桐昆股份、新凤鸣也积极向DTY行业延伸,开拓新赢利点。
  从具体产能看,桐昆股份POY/FDY的产能为8000吨/日,新凤鸣为4000吨/日,申久POY/FDY为1000吨/日,盛虹POY外销为750吨/日,振辉POY外销为250吨/日,长乐POY为650吨/日,明辉POY为600吨/日,宏泰为650吨/日,鹰翔POY/FDY为1000吨/日,双兔为50万吨/年,东南为50万吨/年,南方为18万吨/年,翔盛为36万吨/年。此外,慈溪市场上华星、华鑫、金盛等还各有一套POY装备。“从各家的量上,基本可以判断出其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上述业内人士说道。
  而在FDY方面,恒力影响力很大,品牌价值高,具有定价权,亿丰(天圣)的产能则最大。
  此外,福建聚酯行业相对独树一帜,其企业产品主要覆盖福建、广东区域市场。销售价格、销售方式也与江浙工厂有所不同,价格基本高于江浙二线工厂,销售存在一定账期,以福建百宏、锦兴为龙头。
  从整体经营思路看,各龙头企业也存在一定差异。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盛虹向上游的延伸相对谨慎,比如其PTA每年的产能维持在160万吨左右,多为自用,但其在下道染整环节的竞争力很强;恒力、荣盛石化、恒逸石化向上游的延伸较长,其中恒力的织造能力很强,荣盛和恒逸共组的逸盛石化则是PTA“霸主”;桐昆股份相对专注于聚酯领域,但也向上游延伸,目前拥有PTA产能180万吨/年;新凤鸣则一心专注于聚酯,POY地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桐昆股份。此外,申久、鹰翔虽沒有扩产能,但资金实力较强,财务成本较低。
  谁将胜出?谁将黯然出局?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前国内的化纤行业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愈发明显,而这也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规律。无论如何,聚酯行业加速角逐的帷幕早已拉开,谁将是最后的赢家“剩者为王”,谁又将被淘汰“黯然出局”,时间自会给出答案。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6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