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15棉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暨色纺纱开发研讨会回顾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产品结构调整在业内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可以说很多棉纺企业是日子难过年年过,但是今年很多企业确是实实在在的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市场萧条、库存增加、销售困难、资金紧缩、加之新疆大规模产能带来的严重过剩,印度等东南亚进口纱的巨大冲击等等,一时间关停并转潮蔓延,行业一片萧条,企业信心缺失。如何冲出重围,挺过去活下来?下面让我们来看2015棉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暨色纺纱产品开发研讨会提出了哪些新招数,业内先进企业是怎样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产品的。
剖析行业形势及发展对策,高屋建瓴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纱线网主编王果刚先生在《当前棉纺行业形势分析及企业发展对策》报告中指出,产品创新可重点关注:1、常规品种创新技术,如:赛罗紧密纺高支纯涤纱、细绒棉高支纱、涤棉中低支纱等;2、化纤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纤维,纤维素纤维是主流,合成纤维是调料;3、色纺领域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原液染色纤维市场广阔;4、长丝和短纤复合纱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产品门类。
产品结构调整的思路1、小企业应做到小而专做出产品的特色;2、纯棉转差别化应先做学生,打基础,等到一定的积累再考虑转型;3、先小后大,提升管理积累经验;4、重视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5、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新器材等最新动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后着重强调了“锲而不舍、乐在其中、坚持到底”的大工匠精神。
中国纱线网顾问曹小华认为《棉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向》要做到能多方面适应市场需要,他阐述了目前棉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存在厂房设计、纺机设备、器材设计、生产技术、生产管理、 产品销售等方面问题,必须改进。指出大部分企业必须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但不能盲目调整。需要从产品销售结构入手,找到消费商,按消费商的要求去开发新的产品,在满足消费商要求的同时,也就满足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求得生存,纺纱企业必须具备多功能、高品质的生产手段;采取生产技术保密,销售过程透明的信息化产销方式,定制生产模式,做到全能生产。强调精细化管理依然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走之路。
企业产品定位、转型及升级经验分享,真知灼见
德州恒丰是国内应用差别化纤维开发产品的楷模,其逆势发展堪称纺织业界一大奇迹!该公司副总经理刘玉庆先生在《差别化及功能性纤维的应用及产品开发》的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恒丰集团的负离子纤维混纺纱、铜氨纤维混纺纱、草木染系列品种。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之道,认为新品开发应遵循以下6个思路:1、以新型纤维做为主线,根据特性、性能,通过上下游的合作共同做好推广、应用;2、以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与新材料结合,扬长避短、发挥各种纤维的特性,通过多种纤维混纺,优势互补,开发与众不同的复合型新产品;3、以赛络紧密纺、竹节纱、段彩纺、超短竹节、低扭矩纺等新技术开发各种风格的新产品,适应人们花色的需求;4、以功能性纤维为突破口,开发保暖、吸湿、抗菌、多色彩等多功能的新产品;5、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走势,做好各种改进型产品,突出特色,找出亮点做好推广;6、根据下游客户的需求,做好沟通,做好上下游的合作开发。
山东岱银开发部部长亓焕军女士做了题为《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特色纱线争创效益》的主题报告,亓部长分享了岱银集团在开发小批量多品种的竹节纱、弹力纱、 交捻纱、无捻纱、双包芯纱、牛仔色纺纱、嵌入纺纱、长丝短纤复合纱、麻棉混纺纱等产品的开发思路与创新做法,通过对老产品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新的原理和方法来开展新品的研发。详细介绍了竹节纱、色纺纱、长丝短纤复合纱、多组分混纺纱、功能性纱线的开发思路与案例,公司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研发竹节纱参数自动测试仪,实现了竹节纱参数快速准确检测;开发了自适应竹节纱参数测量算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发了竹节纱工艺参数管理数据库系统及具备联网功能的竹节纱控制器,实现了竹节纱工艺参数的数据库管理及在机工艺参数的网络化自动传输与监测,将竹节纱做到了极致。采用色纺技术开发多种弹力纱;并且在麻纤维的处理及纺纱工艺方面做了大量试验探索,目前已能批量生产棉麻混纺80支纱。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逐渐完成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及发展模式的转变,赢得了市场。
汶上如意总设计师张红梅女士做了题为《调整产品结构 推动产业升级》的主题报告,张总讲到近年来如意集团通过组织框架再造,职责明确专业化;工艺配置再造,纺纱方式多元化;工艺流程再造,棉纺毛纺技术融合化;专业的纺织ERP系统,生产流程信息化;产学研合作,多元组合产品系列化,产品推广标准化等等方法,将如意集团在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同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山东联润色纺产品开发工程师孔聪先生做了题为《差别化赛络紧密纺高品质色纺纱的开发》的主题报告, 重点介绍了赛紧纺皮马棉/超细旦莫代尔/羊毛 45/45/10 80S色纺纱 的开发与生产,指出赛络紧密纺纱技术适用于纺制高支高品质色纺纱,结合差别化纤维丰富色纺纱品种,可以提高色纺产品质量,增加色纺产品附加值。据介绍联润6万锭色纺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色纺纱6000余吨,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5500万元,安置就业500余人。认为随着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普通色纺纱竞争会逐渐加剧,色纺纱的出路在于产品的差别化。
江苏响水华群张苇虎工程师做了题为《特色色纺纱线的开发与生产技术》的主题报告,将企业白纺转色纺在工艺技术与生产管理上的一些体会同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指出工艺技术上首先要有原材料资源,要保持色纺纱色相、色光的一致性和匀称性。再就是对梳棉的梳针锋利、隔距准确的要求更高,梳棉与盖板隔距要从紧把握。认为色纺加工的装备、工艺、技术,同白纺大同小异,凡白纺生产做得好的企业做色纺生产并不难。指出色纺无论是基础管理还是专业管理要求更高更严。强调了管理中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节点:严格防止异色纤维混入,防止色结,防止产品混批错支。
桐乡易德总工程师周卫忠先生做了题为《半精纺纱线的开发与优化产品结构调整》的主题报告,周总谈到半精纺打破了各纺纱系统间的界限,是不同纺纱系统之间一次成功的技术借鉴和技术嫁接。半精纺的生产能真正体现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已经涉及棉、麻、丝、毛各个行业,同时也对毛纺、绢纺、棉纺等新产品开发、产品升级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纺织行业深加工和增加附加值的途径之一。其原料涵盖了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以及各种化纤、功能性纤维原料,突破原来各纺纱系统对于纺纱原料的限制,使产品结构变得异常丰富。目前市场上常规产品主要为毛类、丝类、棉类、麻与其他纺织纤维混纺、多组份的混纺。
山东祥瑞祥是一家以生产环锭纺低支高品质涤棉纱线定位的企业,企业不用销售人员,定单生产,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所有产品在同等成本的条件下,每吨纱的单价高出同行业同品种500-1500元不等,所有产品零库存。姜永波主任在题为《将国学文化与创建涤棉纱品牌相结合的实践》的主题报告中,同与会代表分享了祥瑞祥孝悌为先的企业国学文化,分享了在国学文化氛围下幸福工作与生活的祥瑞祥的家人们。并就公司产品质量控制和节能降耗方面的先进经验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分享。
邯郸安泰目前规模8万锭,有纤维素纤维系列色纺纱,功能性纤维系列色纺纱,半精纺系列色纺纱三大系列品种,总工程师宋丽梅女士在《白纺转色纺的实践与体会》的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白纺转色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措施,生产中重点关注混棉麻烦、对色难、订单小、生产效率低、回花不好解决的问题。随着色纺的普及,普通色纺也越来越艰难,解决方法是走高质量、差异化、差别化色纺之路,公司近几年相继开发了高质量色纺、纤维素纤维系列色纺,功能性纤维系列色纺,半精纺系列色纺等。
新纤维、新技术、新器材助推产品结构调整,立竿见影
白鲨针布棉纺总工程师陈玉峰就《色纺梳理针布的配置及疑难问题的控制》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白鲨针布针对色纺梳理难题,始终以“针针一丝不苟,齿齿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取得了跨越性进步。采用高科技纳米处理技术和锥齿处理技术,研发了高耐磨金刚镀系列;穿刺能力强薄齿尖锥齿系列;弹性盖板BNT高密强排针布;高效能棉清系统,在色纺领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报告通过分析色纺纱梳理的难点,指出针对色纺梳理难点采取薄尖穿刺能力强、几何尺寸合理、高光洁度齿身、大角度密齿盖板、增加固定盖板及棉清系统、高转移密齿道夫等配置方案,能够实现梳理充分、降低色结,减少纤维损伤,降低落棉,延长针布使用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浙江常山纺织总工程师张毅先生做了题为《聚氨酯胶辊在色纺纱生产中的应用分析》技术报告,介绍了色纺纱的生产特性及聚氨酯胶辊在色纺纱生产中的应用,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聚氨酯胶辊回复弹性在41%以上,吸收振动能量15%~25%,具有良好回弹性和吸振性;且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1∶20配比处理,就可以达到良好抗绕性和较高条干水平,抗绕性和抗粘附性优越,适应多种颜色、不同性能纤维混纺的需求,满足色纺纱少批量和交货快的特点。
江苏午和总工程师朱松作了题为《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性能及其纺纱应用实践》的技术报告,详细阐述了原液着色纤维在色纺上的应用及生产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次会议也得到了众多纤维、纺机、器材企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近40 家与色纺、特色产品及产品转型升级有关的新型纤维、新技术、新设备、新器材和纺机新产品在会场外展厅设展,为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棉纺企业可根据产品开发和升级需要选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陆S纺纱工艺,提质降耗节能的好帮手
今年9月份纺织节能会议上,无锡万宝纺织机电有限公司隆重推出基于陆S纺纱工艺的新一代高效紧密纺装置,其省电耗,省料耗,省工耗,省管理,升效率,升品质六大特点吸引了众多棉纺企业的眼球,一时间陆S工艺“三大一小”的牵伸工艺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陆S工艺真的可以达到“省电耗,省料耗,省工耗,省管理,升效率,升品质”的效果吗?针对大家质疑的问题,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陆S纺纱工艺的创始人陆惠文老师亲临会场,逐一进行答疑解惑。陆老师介绍陆S纺纱工艺在细纱大牵伸工艺应用中,在牵伸区摩擦力场设置、牵伸握持距及浮游区长度和罗拉钳口握持的配置等方面,打破传统,设计出大粗纱捻系数、大前区握持距、大后区握持距和小后区牵伸倍数“三大一小”新一代细纱大牵伸工艺。谈到陆S纺纱工艺与紧密纺结合应用的优势,陆老师说“陆S纺纱工艺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到国内集聚纺装置的优秀制造商无锡万宝新一代高效紧密纺的产品上,从2009年3月开始已经在某些纺纱厂有少量实施和应用,细纱“三大一小”大牵伸纺纱工艺只是陆S全流程纺纱工艺的一部分。陆S纺纱工艺在现有纺纱工艺技术的诸多创新突破,为纺纱牵伸工艺开创了崭新的工艺思路,使纺纱技术发展历程中的诸多不可能成为现实,新的系统性的工艺配置将为行业进步创造条件,为纺纱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低耗、高稳的新一代细纱大牵伸纺纱工艺”。
本次产品结构调整暨色纺纱开发研讨会从行业形势、市场分析、产品定位、新材料运用、研发生产、典型案例、效益分析、特种纺纱装置、专件器材应用、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全面探讨调整产品结构、产品开发和升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揭开色纺、半精纺、特色纺纱的神秘面纱,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产品定位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必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及产品档次,提升市场竞争力。专家们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会议,回去后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找差距,找方向,找方法、抓落实,将产品结构调整落到实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漫漫征途上,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纺织行业美好的明天。

1  
阅读数量(34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