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企业去库存慢 下游消费疲软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0日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对于纺织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自2015年以来,由于下游消费疲软,上游资金大多转化为下游库存,纺织厂举步维艰。对于纺企来说,去库存有两层含义,一是消化产成品库存。山东东营某纺企负责人说,截至1月19日,他们厂产成品库存为17天,较往年的20余天的水平少3天,原因是本年度他们一直坚持“按单生产”,库存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二是回笼资金。“如果产品卖掉了,货款回不来,压力仍然在我们自己身上。”该负责人说,自2015年10月至今,下游企业赊欠货款已达1000余万元,相当于500余吨普梳32S纱线库存仍滞存手中。

  谈起政策,大家欢欣鼓舞,因为这是解决中国产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但是,当谈起具体操作,多数纺织厂又愁眉不展。

  消化实际库存有多难?

  这不得不看一看外纱的冲击。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外纱进口152万吨,2013年210万吨,2014年201万吨,2015年1-9月已达182.51万吨,超200万吨也根本不成问题。那2016年呢,市场认为超250万吨问题不大。因此有人说,目前印巴、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印尼等地的C40S以下棉纱品质已全面达到并超越大部分中国中小企业,就连精梳纱、高配纱也逐渐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紧密纺、赛络纺等新型纺纱技术、产品比例甚至高于中国企业。

  雪上加霜的是下游消费极其疲软,尤其纺织品服装出口数据不容乐观,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2839.79亿美元,同比减少4.86%,可谓前有深渊,后有追兵,纺织厂消化库存之路难如上青天。

  回笼资金之路有多难?

  曾听一位业界同行说,年底了,他们也派出业务员追讨货款,忙活一个月下来,仅追上来100多万元,不足外货款的二十分之一,如此差距也让他们无语。这家企业的情况绝不是个例,据了解,2014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就掀起了倒闭潮,很多企业老板丢下厂房、设备及工人跑路。

  例如2015年5月,某号称拥有500余家形象店,整个集团拥有近5000名员工的服装企业,被爆倒闭。2015年8月,广东省江门市某制衣厂,大型港资企业,工人数曾达2000多人,年产值过亿元,主要生产adidas及其它欧美名牌运动服裝,因生产订单严重不足,经营困难,与工人解除劳动关系,设备被法院查封,近年来这些案例不胜枚举。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很多纺织厂货品赊销出去了,面对下游的倒闭潮、跑路潮,就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从以上两点来看,纺企去库存之路走得何其艰难。2016年面对着去库存压力,生存之路在哪里?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一位市场人士说,有两条路可帮企业去库存,也算是“死马当活马医”。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发O2O销售模式;二是在这几年的寒冬市场中,打好基础,练好内功,伺机找到突破口。

1  
阅读数量(75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