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沭阳纺织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显现经济增长新动能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6日
 宿迁网讯(刘玉龙 魏伟)近年来,宿迁市沭阳县不断加快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步伐,加大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力度,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沭阳县委书记胡建军近日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媒体交流会上介绍说,目前,沭阳县纺织类企业已达2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8家。去年,该县招引亿元以上纺织项目12个,协议投资总额49.5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6%,远远超过全县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6.4%的增速。

  “沭阳正在全力打造智能针织产业园,推动针织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探索‘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两大战略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胡建军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沭阳纺织产业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在苏北各县纺织产业增加值排名由2013年的第7位跃升到目前的第1位,形成明显的领先优势。这愈发凸显纺织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

  据了解,纺织产业是沭阳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该县近年来确定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装备-纺丝-加弹-织造-印染-成衣”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由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转变的良好开端。该县包覆纱产业率先走上了引领发展的道路。去年10月,由沭阳县包覆纱协会牵头,江苏嘉德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邦源纺织有限公司、江苏月源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制定的“全国包覆纱加工贸易单号标准”通过专家评定。

  以设备智能化为突破点

  胡建军表示,沭阳早在2014年就明确了“2+1”主导产业战略,重点集聚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三大成长型主导产业。

  “我们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要求,把制造业强县作为工业强县的重要方略,在提高针织产业园智能化水平上下更大功夫,以技术创新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针织产业实现融合,打造沭阳智能针织特色品牌。”胡建军表示,只有实体产业实现智能制造,才能带动产业链条上相关领域的转型升级。因此,在已有全产业链纺织工业的基础上,沭阳将大力推进设备智能化作为全县纺织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表示,智能制造可以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推进纺织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企业不向智能制造转型,将被市场淘汰。

  据沭阳县委常委、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杨云峰介绍,为了鼓励该县纺织企业设备升级、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对入园企业依据设备实际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给予3%-10%的奖励。此外,还给予厂房租售灵活、租金房款分期付款、水气优惠以及配套保障等政策支持。

  自去年9月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以来,目前已经有4家规模企业入驻,总投资超过10亿元,如果投资商能够按约定投入智能设备,将获得政府超亿元的设备奖励。

  此外,园区还与全球最具盛名的针织机械制造商意大利罗拉蒂(LONATI)集团签署了10000台供货协议,后续的产品展示中心、研发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也同步建设。

  5-10年实现产业全智能化转型升级

  胡建军告诉记者,随着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实践,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2015年明确了“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园区在设备管理、营销、环保方面都要充分体现智能化要求。

  他表示,在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之后,将进一步整合全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资源,持续发力,拉长增粗产业链条;通过引进和建设研发设计、信息化营销策划、金融投资等八大平台,力争利用5-10年时间,将产业园打造成集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百亿元乃至千亿元级智能针织品生产基地,推动针织产业设计、加工、产品、管理和服务体系各环节全智能化转型升级。

  孙淮滨也指出,按照国际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业正从硬件、设备、生产资源等有形资产向软件、服务、解决方案等无形资产转移。工业4.0时代,消费领域线上线下联动,物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的边界也会越来越模糊,纺织产业智能化要基于系统化、数据化分析,充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实现制造和服务智能化融合发展。

1  
阅读数量(8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