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大战也在中国上演。第一个在中国打赢了商标大战的品牌是美国男士服饰 Michael Bastian。中国商标评审委员会(简称 TRB )决定第三方机构的商标注册无效,Michael Bastian 获得其品牌及译名在中国的使用权,结束历时5年的纷争。Bastian 的律师表示,这给了“外国名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心”。
这个结果尽管让这个美国品牌很骄傲,TRB 的决定改变不了什么。这个决定不过是因为 Michael Bastian 的对手是个臭名昭著的机构,它注册了 120 个商标但与这些品牌却没有任何关系。如果 Michael Bastian 的中国商标拥有人和时尚服饰行业有点干系,这个人十有八九可以继续持有。还有很多外国品牌在中国仍在无尽的纠缠中,如苏富比拍卖行(Sotheby)、流行歌手 Britney Spears、NBA 球星 Michael Jordan 和 Kobe Bryant。
在亚洲的商标大战越演越烈很大程度因为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市场。专门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新加坡律师所 Ravindran Associates 合伙人 M. Ravindran 表示,全球的品牌“希望在这些国家有所行动,因为这对他们保底越来越重要。”
今年 1 月在香港举行的第 14 届国际授权展吸引了来自 100 多个国家超过 2.08 万个品牌参展,比去年增加了 5.6%,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授权展。时尚生活与服饰的众多品牌也参与其中。亚洲的中产阶级不断发展,他们比以往更愿意购买知名品牌和高质量的服务,以显示出个人品味。因此,品牌授权和特许加盟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国际授权业当中,时尚生活和服饰销量最高,在 2014 年达到 573 亿美元。本届授权展上时尚生活这一板块兼有经典和潮流的品牌,包括Cosmopolitan 的出版商赫斯特等等。赫斯特出版及国际授权总监 Adam Cooper 表示,他们集团很快会在阿联酋开他们品牌的咖啡店,可能比时尚生活授权业务在亚洲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功。
各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更加重视。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监控一个系统,品牌可以同时在超过 100 个行政管辖区注册商标。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中国,正在收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让全球的公司更容易保护自己的品牌。Bharat Dube 说,即使是这样,商标法的实施在亚洲还是很不平衡。他是战略知识产权信息( Strategic IP Information )的首席运营官,该组织为 Diesel 和其他西方品牌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提供咨询。
在中国卖得火热的“新百伦”去年也被罚款 1600 万美元。这家 New Balance 的中国子公司被中国法院裁定侵权,禁止再使用“新百伦”这个翻译名来营销,因为这个品牌已经在中国注册了。New Balance 的高级知识产权顾问 Daniel McKinnon 称,该鞋厂已经招来了两宗官司。
在印尼,类似 Polo Ralph Lauren 品牌的 POLO 衫随处可见,因为当地的一些公司登记了该品牌的变形商标。Ralph Lauren 公司表示,在寻求进入市场的同时,他们也正倾尽全力保护和加强其知识产权。一家印尼公司 PT PrimaJaya Pantes Garment 表示,它“无意搭便车”,利用 Ralph Lauren 的名声。该公司称,PrimaJaya 的标志与 Ralph Lauren 是不同的,在字母“ PO ”和“ LO ”之间有一个骑在马上的马球运动员。
律师事务所 McCarter & English 的合伙人 Harley Lewin 表示,盗用商标的人常常通过离岸的外壳公司掩饰身份,使得难以向法庭证明他们是恶意注册商标。有的专家认为,极端的时候,正货品牌可能需要通过第三方花数百万买下商标,不然就直接离开那些快速增长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