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供给侧改革:引领纺织行业进入改革常态

来源:全球面料商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9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纺织行业如何正确理解、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全年经济发展工作?新年伊始,《中国长丝面料》全面为您解读、深入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种种深意。



供给侧改革:引领纺织行业进入改革常态

近期,“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何谓供给侧改革?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实?都是牵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更是制造业需要深入思考未来发展的问题。自此,供给侧改革也成为我国新年伊始最热的话题。

供给侧改革是必由之路

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复苏形势复杂。包括俄罗斯卢布危机、美联储宣布加息、欧债与欧元危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石油价格暴跌等问题相互影响发酵,后续影响仍将延宕到2016年。其中美联储在去年底的加息是美国央行近十年来的首次加息,其影响很大。有外媒指出,“美联储此次加息标志着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驶向终点”,也标识着自2008年次贷危机依赖美国经济经过近十年的自我救赎之后开始真正的复苏。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导致高收益债券市场大幅波动,各种金融环境指数受挫。因此,从2008年以来由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引领的持续近十年的全球经济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一些变化。

相较于欧洲和日本,我国经济在2016年的走向被世界部分人士认为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去年第一季度发展中国进口大幅下降,这是2009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从世界贸易推动者变为落后者。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率降至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这也影响了全球对大宗商品与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需求。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下降,说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进入平稳期,但结构调整的成效还未充分显现。换言之,如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或改革成效能有效显现,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将非常大。因此,在经历了近三十年依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的高速增长之后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急切需要探索一条新的更为强劲动力的发展路径,此时推出的供给侧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同时,供给侧改革也作为“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成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体现。

~~~~~~~~~~~~~~~~~~~~~~~~~~~~~~~~~~~~~~~~~~~~~~~~~~~~~~~~~~~~~~~~

既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此重要,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热点一:供给侧改革是什么?

供给侧改革是针对我国制造业而言的改革战略,尤其在2015年国际经济形势激烈动荡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者提出的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思想。

自2015年11 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 次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而中财办主任刘鹤、副主任杨伟民,以及国家部委领导人也均在不同场合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07 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理性回落,但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20 世纪70-80 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我国此次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将更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

热点二: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但对于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各行各业仍有不同的目标与需求。

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场。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歼灭战”。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 条主线上推进。

对于制造业来说,化解产能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消化地产库存和防范金融风险是最为关键的4 个“歼灭战”。首先是劳动力资源的弥补。如今年放开的生育政策,户籍制度改革等国家政策,不仅补充了我国人口红利,更是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的基础,同时促进扶贫注重教育等方面的措施,都将丰富我国人力资本市场,促进制造业劳动力改革。尤其对于人员需求密集的纺织行业,纺织人才建设的调整是行业发展之本。

要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而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通过资源品价改降低原材料成本,通过减税降费加速折旧降低财税成本,通过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财务成本,通过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人力成本。而提升企业盈利的另一项改革是淘汰落后产能,市场竞争机制的表现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再要考虑的是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尤其针对纺织行业这一人员密集型产业,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都将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作为行业协会更要主动为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转化率,包括推进产学研结合、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融资环境等等。

政府方面如今也已经有所作为,包括其自身的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都是落实供给侧改革的体现。尤其在国企改革中,政府通过合并重组调节当地产业,提升绩效,更是为经济提供动力的良药。

热点三:如何引导创新赢利?

在供给侧改革中,针对制造业产品结构调整的一条主要途径,就是结合创新而赢得市场消费者需求。创新不仅仅是制造业最为关注的热点,也是赢得市场效益的重要方式!尤其在我国市场创新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之时,制造业产品结构改革与创新,提升制造业主动创新意愿、引导市场消费型产品创新方向才是全要素提升的首要因素。而以创新著称的美国,也正是依靠资本市场哺育创新。

李克强总理在2016 年1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要再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改革措施,让市场活力更大释放;确定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使更多创新型企业得到政策支持。鼓励两众两创,提升创新转化,目的就是要为供给侧改革需要提供便利的资源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从而提高创新者的存活率和创新产品的转化率。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同时,通过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加大对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普惠性政策扶持,激励市场主体增加研发投入,可以有力推动“双创”,培育创造新技术、新业态和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促进经济升级发展。

总而言之,供给侧改革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仍然是以市场需求定位的调节,不能脱离市场,创新更不能偏离市场的导向。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离不开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制造业也正是根据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功能性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以赢得国内外广大市场的消费者的青睐。

~~~~~~~~~~~~~~~~~~~~~~~~~~~~~~~~~~~~~~~~~~~~~~~~~~~~~~~~~~~~~~~~

纺织行业如何推进?

在2015年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曾提出,面对全球化放缓、成本扁平化、采购分散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纺织行业需认清环境,辨别方向,把握供给侧改革、行业智能化、新型城镇化、区域协同化等带来的发展机遇。

2016年1月17日召开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一届年会的主题也是以“‘十三五’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作为重点。努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力争行业“十三五”稳定开局和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供给与需求平衡和行业稳定协调发展,是纺织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核心。

面对经济新常态,纺织行业供给侧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对于纺织业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诸多方面。如纺织产品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的融入、市场去库存等等。面对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是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的供给过剩,一方面是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2014年,我国居民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更表明国内市场产品消费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多元、高端的消费需求,“供给侧改革”产品对发展型消费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纺织行业更应以市场导向、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为基本路径;以智能制造、资本市场、文化创意为三大抓手,推进纺织产业链优化重构、延展链接,实现产业内、行业间的协同与融合,形成大纺织、构筑大平台、营造大生态。

长丝织造变“供给需求”为“拉动需求”

供给侧改革无非是要通过供给侧拉动市场需求。以长丝织造产业的防寒服面料为例,由最初的涤纶面料发展成锦纶面料,其中既减轻了防寒服面料的厚重问题,又引入时尚元素的设计,促进轻薄羽绒服的市场热销。

深入理解现代消费思潮。新世纪消费主力军大都为80、90后,他们对新潮流与新产品的接受能力提升,由于多元视角感观的不同,对消费更有多层次、立体化需求。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服装性价比、款式、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购买意愿的转变,与产品融入元素的吸引力有关,一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元素的应用会十分受用。因此,深入把握与理解消费心理与消费需求,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让产品更丰富、多元。服装消费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丰富多样的产品是源源不断的消费动力。人们衣柜里永远都需要样式新颖、面料优质的新衣,但市场上多数鱼龙混杂的面料及设计怪异的服装不免让人望而却步。服装产品的多元化是要以供引需,用优质、丰富的产品去刺激、引领市场消费,通过分析产品,定位市场消费群体来扩大消费。以丰富的新产品和多元的消费体验引导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

丰富客户体验、专业服务。如今不仅是售后服务的人情化,更是竞争在销售前的客户体验中,如美国“电子试衣”体验商店的视频就结合了互联网技术,把消费者试穿服务数字化,这种有趣的体验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爱慕内衣以电子设备扫描三围尺寸,电子匹配并为您挑选适合身材、体质的内衣,从而达到高级定制优质的体验服务。这种消费需求不仅仅体现在产品,还在于服务,如此体验服务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建议!

积淀品牌文化拉动深层消费。国内很多优质产品因为没有企业文化背景作支撑,无法塑造成国际品牌的购买效应,这也是目前国内企业需要重视的一点。不具备文化积淀的品牌影响力有限,也就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价值提升的需求。然而,中国纺织业作为传统产业,其文化历史十分深厚,如能从品牌效应方面给消费者更具历史与纪念意义的产品就能实现品牌的国际化。中国纺织品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只以丝绸为言谈的国际品牌印象中,积淀品牌文化吸引全球消费者!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在国外购买生活用品,约花费1万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消费能力依然很大,我们要想把顾客留到国内,纺织产品就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个性化消费要求的提升而不断调整与改变。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消化库存,更多的是想多种途径依靠产品拉动市场需求,满足市场消费!我们相信,通过纺织行业的不断深化改革,纺织行业将会出现更加丰富的产品,助力纺织前行!

1  
阅读数量(29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