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据中国服装品牌研究中心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万个服装品牌,市场集中度低,同时还不断有新兴品牌加入,国际品牌也在加速布局国内市场,种种因素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挣钱少的往往要比暴利的生意劳累得多,云南省江城县的个体户张玉干的就是这类营生。
在春节服装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张玉的内心却是阴冷的,她那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面,饭在嘴里机械地翻滚,面部看上去几无表情,整个人被累丢了魂儿,像极了祥林嫂。她坐了一晚上大巴,到达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第二天早上就投入到服装采购中。
事实上,如此辛苦进回去的货,并没有在江城获得热销,反而造成了大量积压。在江城街道走上一遭,会看到很多大减价亏本处理的标语,这些标语的数量要比以往年份多了好几倍。
在线上生意火爆的互联网时代,这些标语似乎在“告示”着这个小城市的服装行业的孤独与苦闷。
服装积压小城竞争压力大
张玉的店门悬挂着两张大红纸,活像两只眼睛,上面用烟头蘸着墨汁写着“年末清仓,亏本大处理”。其实,这条街或者整个县城,只要是服装店都会有此类标语,就连特步、361°、花花公子等大品牌也不列外。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自治县服装店太多,“今年生意不好做,卖服装的太多了”张玉抱怨道。在主干道勐烈大街上,会听到许多服装促销喇叭,很多口号差不多,于是形成了立体声。
“上面的那家,棉毯卖10元,下面的那家就卖9元,还好我家没卖棉毯,不然会死的。”张玉告诉磅礴新闻,她的店铺处在两家服装商城之间,这两家商城是死对头。2015年10月,上面的那家服装城开业,取名日月红商城。原来这是电器城,但生意不到一年,亏损了100多万。
“日月红商城,开业的宣传就是‘清仓处理’,全是卖冲货,”。张玉所说的冲货就是便宜货。“开业那段时间,早上顾客排着队等开门,服装生意竞争越来越大”。
年前的几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肆掠全中国,这个北回归线上的自治县下起了冰雹,突然的寒流,使得江城人民冷得哆嗦。
趁着这股寒流,正是销售棉衣的好时机,勐烈大街,棉衣最多的,就是“情戈家”。路过情戈服装店,店里没有开灯,黑压压的衣服,使得整个店既拥挤又阴暗,“生意都没有,连电费都亏了”情戈店的老板是四川人。
事实上,让人哆嗦的天气只持续了4天,这个处在亚热带的县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渐渐升温了。情戈店里一长排的棉衣,看来预备着跨年了,寒冷过后,情戈店门上又多加了张标语“回家过年,大甩卖,60元”。
他家有三个服装店,儿子打理一个、老婆打理一个、自个儿也打理一个。其实我很疑惑谁担任后勤“当然是我婆娘”,情戈每天骑着电动车去老婆那边提饭。
交通不便网络批发困难重重
张玉门店所在地是老区的主干道,连接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这是号称东南亚最大的国际商贸城,云南省的服装几乎全在这里批发。
江城到商贸城要花费230元车费,坐一晚上大巴,张往返一次成本1000元左右,这相当于她一个月净利润的1/4。这使得像张玉一样的老板,每去昆明一次,都要“满载而归”,这样才不虚此行。张玉说“货物拿少了,除去进货成本,赚不了什么”。
事实上货物拿多了,也会造成服装积压,“去年9月份的货,现在还压着,”张的丈夫责备妻子。张上一次带回来了价值1万多元的货,不过那已经是去年9月份的事了。“好意思说我,你前年的货还在,”张冲着丈夫吼,6米宽的门面,被蔓延出来的衣服阻塞,只留下2米宽的缝。
如果能通过网络进货,对于偏远的小城,自然会省一些成本。
这个新建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并没有像浙江义乌那样,拥有完善的网络销售渠道。螺蛳湾的网络推广工作正在开展,比如他们推出的“螺蛳湾商城”。
一楼的服装批发商并不赞成网络批发,“这里(服装)的价格水分多,款式更新快,而且网上批货质量不确定”。凡是加入网上商贸城的商家,门店外都会有认证标识,但这样的标识很少,比如100家会有2到3家贴有该标识。
“网上就是拼价格,如果我家加入网店,价格哪拼得过别人,”皮包批发商袁超说。二楼主要经营箱包,有的过道被货物霸占,只容得下人通过,手拉车不能通过,因为这里人流稀疏。
像张玉这样的老板,遇到缺货的时候,会联系商贸城那边补货。
2016年1月张把钱汇给批发商,批发商发货给他。当货到江城,张玉打开包裹,里面只有3件棉衣,“我要四件棉衣,他少发了一件”,张玉打电话给批发商,但无人接听。后来她了解到批发商没做生意了,店铺已经转让了。“还好只亏了80元”张玉的丈夫说,这多少让张有些忌惮大额汇款。
实体店“触摸”优势无可替代
据中国服装品牌研究中心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万个服装品牌,市场集中度低,同时还不断有新兴品牌加入,国际品牌也在加速布局国内市场,种种因素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