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Burberry“恶意收购”论破裂:奢侈品股背后的行业幻灭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5日
 在前两天我们的报道中,Burberry遭遇了一次“神秘入股”的事件,鉴于在90年代因为奢侈品行业的低迷进而引起了大财团、大集团的收购风波,此次交易成为了警钟。不过,不到78小时后,已经在证实了这件交易的“恶意收购”的乌龙。

  让我们来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

  在本周一,由于Burberry股价的低迷,整体跌幅超过26%,因而引起了潜在收购者的虎视眈眈,当天某神秘买家持有Burberry股份5%以上,这种伦敦证交所已经成为了约束条例中的一条,因而要进行披露。后来Burberry邀请其投行大摩调查此事。经过经纪投行汇丰银行的披露才发现,此事是为汇丰银行为多位客户购买所造成,是为一系列正常交易,并非是针对Burberry收购的前奏。

  而在周三,汇丰银行更是意图“做空”Burberry,发布声明以及下调股票评级,将其原来的“购入”评级下调为“持有”,理由是Burberry的近期股票回升过猛。

  向来甚少有“绯闻”的奢侈品股如今成为了品牌套现的一个工具,其反应的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所凸显的奢侈品行业对利润的追求。尤其是在奢侈品行业经过了80、90年代的迅猛扩张之后,奢侈品行业所特有的排他性,独特性都已经失去,转而成为了一种高昂的“快消品”,集团的图利远比从前,奢侈品行业的光环除了在价格方面仍然有所限制之外,已经和大众品牌无所不同。

  那么,奢侈品行业走下神坛,对于消费者而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对于追求卓越的设计师而言,这种扭曲畸形的商业模式是否又能够让他们专一于品牌呢?

1  
阅读数量(34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