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樊友斌:“十三五”期间广东服装品牌应重视智能制造实现定制化

来源:中国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8日
3月23日,作为2016广东时装周-春季的重要活动,“广州流花展贸中心特约”广东服装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讨会在广州流花展贸中心5号馆召开,中国服装网全程跟踪报道。

  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友斌在会上做了发言,以下为樊友斌的发言实录:

  樊友斌:爱斯达2008年10月份才成立。在今年的1月6号,新华社和经济参考报同时用了爱斯达模式做了一个文章,28号国务院办公厅、广东省办公厅下文件到企业内做现场调研,说明国家对服装智能制造方面关注度是非常高的。调研后,在两会(2.26)出了一份又是关于产业发展智能化的生产供给册;3月14号两会直播的分会场直接架在企业内做了一次报道。我是第一次看到两会通过互联网方式传播信息,他们去了5个人,在9点开始直播,都是5个人从采集信息、编辑到发布,整个流程都是实时传送的。

  作为媒体用了互联网来运作时,与企业有何关联呢?在我们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广东作为整个服装出口占了国家的百分之三十四点几,而山东跟江苏加起来才34%。这三个城市加起来占的市场有三分之二有多,广东一个老大就顶老二老三加在一起。广东产业基础虽大,但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他没有重视产业与互联网的关联。他是有一定关联性的,因为制造企业有了互联网模式,再加上前面的互联网,和市场打通,这个价值远大于本身的价值。

  我们这7年在做的是服装智能制造,快到72小时就能讲服装能交到消费者手上,都是一人一码量体裁衣的。这种效果13年9月6号项目正式落地,通过内测以后去年8月9号在郑总这里启动了定制的项目。到目前为止跟我们签下来合作的品牌已有8家。但我们广东的企业并没有重视智能制造对他的帮助。目前呢有很多人关注项目,我们也有很好的技术,如何在协会的带领下,如何实现定制。

  若是广东企业能抓住机会,第一个好处,品牌实现定制化;第二,期货改成现货,快速供给,降成本提效率。还有要强调的是曾经一人一马的传统的传统运作方式,如果没有数据支撑要实现智能化是不可能的。我们从13年9月份到去年9月份两年时间,从用户数据采集到生产定制过程,速度差不多提高了一千倍,整个过程根本不需要人参与。通过调整,将速度提升起来,对产业发展有推动作用。关于20档模式,我只能解释为传统时装模式通过两化融合实现智能化生产。同时我希望能解决大数据云存储的问题,至并非小企业能做到的;另外一个,我们需要职能制造的研究院,将社会资源整合到一个库来,实现资源共享。如果说每个人都有数据库的身份识别号码,我们实现定制与购买将会非常轻松,这样制造能力就不会因劳动密集型而被替代,相反优势也会加强。

  还有,我认为广东做得比较弱的一点,就是大集散运营中心。虎门和顺德比较而已,物流上有更大优势,因当地政府支持这个企业。物流基数大时成本就会降低,成本降低他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大,最终所有产业集聚。广东有点不好的就是市场是企业去做的,有些东西确实是要企业去做,但这是鱼水的关系,大家要一起往前走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1  
阅读数量(99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