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海安一“工匠”6年获22项专利 为企业降本320多万元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7日
4日,朱爱民正在公司检查自己研制的新型装置。他是南通苏中纺织有限公司员工,6年获得2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减少运营成本320多万元。   
今年35岁的朱爱民,2005年从南通纺织学院毕业后成为苏中纺织的一名员工。本可以在办公室“坐班”的他,竟找领导要求到生产一线锻炼。在车间,他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很快成为技术骨干。   
在操作中,朱爱民发现一些纺织机械设备存在缺陷,导致设备故障频发、运行成本上升。“有的设备每年要更换配件多次,一台机器每次的更换费都有数千元,全公司几十台套机器加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朱爱民认为,“只有给这些纺织机械设备进行改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9年,朱爱民潜心琢磨,在一纺织机械设备FA311并条机上改装了并条机后压辊装置,一举解决了原来的“老大难”问题。经过试验发现,装上该装置,压辊与尼龙座配合良好,尼龙座的磨损率降低,大大提高了条子的质量,每年能为公司增加了数万元的经济效益。此装置于2010年6月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是朱爱民获得的第一个国家专利证书。此后,他又发明了21项装置,都是弥补现有设备的不足,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苏中纺织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吉维泽说,6年来,通过朱爱民的创新改善,公司生产效率有所提升,节省运行成本320多万元,去年公司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通讯员 周强 志田)

1  
阅读数量(100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