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管理提升,经纬纺机“精打细算”

来源:经纬纺机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8日

导读:在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放缓的当下,降本增效有时候甚至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谁的质量控制得好,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谁的成本控制的好,谁就会在不断缩小的利润中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经纬纺机作为国产纺机的翘楚,又是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员工积极性,上下携手共同“算”节省成本这本账的呢?


在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锭子厂的铝套管班组有这样一张绩效考核明细单,上面记载着这样的内容:毛武生、王珺等7人因产量第一,每人奖励0.2分;本月成本考核,由于控制费用节约6274元,人均奖励90元……

班组长张文军介绍,这样的奖励是因为他们班组“账算得好”,“这笔‘账’以生产、质量、现场、成本、制度和自主改善管理为内容,算好了,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班组的,人人发奖金;算不好,从厂领导到班组长,责任到人,该罚就罚”。


张文军所在班组是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锭子厂最大的一个班组,有65名工人。这个班组有着一整套“算账经”:以旧换新、添加机物料要严格执行班长签字、组员签字、主管签字,杜绝浪费;刀具要重复利用,精加工用新刀具,粗加工用旧刀具。


张文军举例说,以前顶料用的一个工具顶针,一次用完就扔掉了。现在经过工人不断修磨,可以用七八次。机床变频器一天启动两三千次,再加上高温作业,一个月损坏两台,价值1.3万元左右。以前损坏了就领新的来用。去年有工人提出加快冷却的想法,并与企业创新工作室合作,安装散热轴流风机,一年多再没换过,仅此一项,每月至少可节约6800元。


“这些节约下来的钱,由班组进行内部核算,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奖励给职工。”5年来,张文军和他的工友们,将生产指标核算细化到班组一线,铝套管班组由于生产任务、质量、成本、现场、自主改善等方面管理逐年提升,晋升五星级班组。


“经过‘算账经’的精细化管理,变总经理一人操心为班组长个个‘算账’,职工人人‘上心’。”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总经理管幼平表示,在全国纱锭产能过剩的当下,今年一季度,企业销售增长138%,毛利增加5.3%,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这与开展精益班组建设密切相关。


“这‘算账经’不简单,月初预算,月中管控,月末核算,月月精打细算,比居家过日子还要细。”张文军说,班组长要把任务指标核算到每一个职工头上,直接与收入挂钩,工人们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李云剑是该公司罗拉厂装配组长,他所在的班组主要承担零件装备和装箱,为减少、杜绝对货物的磕碰,加快流转,消除浪费,他们班组通过自主改善建立了在制品预装库,使装配效率提高35%,现场在制品由原14万节降至8万节,降低在制品资金占用200万余元,因此获得企业“自主改善特等奖”,奖金3000元。“我们班被评为五星级班组,组员每月奖励200元,相当于工资总额的10%”。


“几年下来,‘算账经’算得好的,不光工友们能够多领奖金,班组长也同样涨了钱,刷了存在感!”李云剑说,“算账经”采取一年两验收和星级奖励的考核办法,月督导整改,与单位领导和班组长奖惩挂钩,每月奖励可达工人工资总额的25%;发现问题的单位则会收到公司下发的“红牌督导”,并进行相应处罚。


如今,在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像“裴班长”“李班长”这样善于“精打细算”的班组长有100多人,覆盖了所有一线生产班组。企业实现“物必有位、必分类、必标识、必规范”,盈亏平衡点由1.4亿元下降为9000万元,“三包”费用下降90%,各类事故同比下降67%。公司每年收到合理化建议1000多条,自主改善成果700多项,产生了21项以工人个人名字命名的操作法。


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总经理管幼平介绍,将企业的生产任务指标核算到一线班组的办法,是该企业在出现首次亏损和存在粗放管理问题的情况下于2011年开始实施的,初衷就是要让职工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和改革发展中来,通过奖励与业绩挂钩,鼓励员工多创新、多思考,多劳多得,这正是企业保障职工权益、提质增效的方法之一。他表示:“无论是企业的发展战略,还是经营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只有激活了每一个个体改革创新、降本增效的细胞,整个企业肌体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1  
阅读数量(56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