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月市场行业回顾
中国二季度GDP同比与前值相同,中国经济二季度维持稳定增长势头。上半年国内经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从数据上看,6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2.6%。2016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增速比1-5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1-6月我国进出口17127亿美元,同比下降8.7%。其中,出口9855亿美元,下降7.7%;进口7272亿美元,下降10.2%。
7月份商品整体震荡走势,农产品基本维持震荡偏弱走势,棉花价格走势相对坚挺。
国内棉花,供应方面,储备棉竞拍积极,加价持续高涨,成交均价大幅上涨,近期维持在一万五以上,国内新花现货偏紧,价格坚挺。新年度棉花产量预计仍将减少,新疆新花长势好,内地受暴雨影响,预计略有减产。需求方面,棉纱销售价格大涨,棉坯布企业跟涨,但是终端消费仍然不佳,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下滑,预计随着9月份旺季到来,下游形势会略有改观。7月上旬郑棉价格大幅拉涨,国内现货价格跟涨,下游棉纱、棉坯布也逐步跟涨。
国际市场,USDA调高2016/17年度美棉产量,同时大幅下调印、巴棉花产量,上调中国棉花消费,下调中国棉花库存和全球棉花库存。美棉2016/17年度签约量情况较好,2015/16年度签约进度与往年基本持平。印度现货供应紧张以及新年度棉花产量减少,棉花价格大幅上涨,对国际棉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ICE期棉7月份价格大幅拉涨。
二、内地遭遇洪灾,棉花涨势受影响
2016年6月,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和新疆华泰专业合作社,分别对内地12个省和新疆自治区的2751户农户进行了2016年棉苗生长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月,全国棉花大部处于现蕾和开花期,病虫害发生程度总体较轻,西北内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长江流域棉区频繁强降水,棉花生长缓慢,生育期延迟。棉花播种以来,部分棉区遭受暴雨、冰雹、干旱、沙尘等气象灾害,棉花整体长势差于常年。按照被调查棉农植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全国植棉面积为4129.6万亩,同口径比较下降10.1%。截止6月底,全国棉花现蕾率为83.85%,快于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病虫害发生程度总体较轻,其中病害较轻的占67.63%,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虫害较轻的占50.51%,同比减少14.9个百分点;长势较好的仅占26.83%,同比减少18.4个百分点。
6月以来,新疆大部棉花处于现蕾至开花期,较常年晚5天左右,其中南疆棉花生长期较去年提前2-5天或持平,部分地区已经开花,而北疆整体晚于去年5-10天,仅少数管理较好的棉田实现6月开花的目标。今年全疆的病害发生程度较轻,被调查户中认为病害较轻的占76%,比去年同期增加6.73个百分点;6月随着气温上升虫害发生率有所加剧,被调查户中认为虫害较重的达到44.7%,较去年同期增加37.4个百分点。6月下旬,由于南疆部分棉区气温较高以及北疆博州地区遭遇大范围的冰雹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生长,总体苗情差于去年同期,苗情较好的占总调查户的23.20%,同比下降46.83个百分点,苗情较差的占48.70%,同比增加35.14个百分点。按照“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6月底及7月初都已经开始了打顶工作,由于前期天气影响棉花的长势,棉农后期需在管理、肥料等方面加大投入,植棉成本将有所上升。
6月,黄河流域棉区普遍进入现蕾期,少数进入初花期,生长情况好于长江流域,大部棉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光温适宜,土壤墒情较好,河北等地棉区前期旱情得到缓解,棉花生长发育期较同期持平略早,现蕾时间提前,病害发生较轻。截止6月30日,被调查户现蕾率为77%,同比加快2个百分点。病害较轻发生,但稍重与去年,被调查户中认为病害较重的占3.4%,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有少量根腐病发生;虫害发生情况与去年相近,认为虫害发生较重占15%,主要是蚜虫和盲蝽蟓。棉花总体长势明显好于去年,长势较好的占43.67%,同比增加20个百分点;但河南河北山东的局部地区,受干旱的影响,棉花生长缓慢,现蕾较晚,长势一般;另外山东、山西、陕西局部地区还受到冰雹的不同程度的危害。
长江流域棉区强降水过程频繁,降水过程累计雨量大、暴雨影响范围广,导致棉田遭受湿渍害和洪涝灾害,强降雨造成棉花幼蕾脱落,叶片发黄,影响后期产量形成,部分淹水时间过长地块,甚至出现死苗绝收现象,棉花生长缓慢,生育期延迟,现蕾时间晚于去年同期,截止6月底,被调查户的现蕾率为67%,同比减少10.26个百分点,目前蕾少蕾小,开花的棉株极少;同时受阴雨的影响,蚜虫盲蝽蟓偏重发生,蜗牛危害较重,虫害较重发生的占24.89%,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病害较轻发生,病害较重发生的占14.21%,同比减少了1个百分点。棉花总体长势差于去年,长势较差的占63.76%,同比增加9个百分点,长势较好的仅占12.48%,同比减少18个百分点。另外麦茬棉花和晚油菜棉花,受天气影响移栽推迟,目前还处于缓苗期,有四到五片真叶。
进入7月份后,长江流域洪涝灾区严重,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地区相继受灾,之后暴雨北移,黄河流域河北受洪灾也较为严重。由于内地棉花种植量少,而且湖北受灾区大部分不在棉区,因此影响不是很大,但安徽的棉花受灾情影响较大,预计后期产量和质量上会有一定影响。河北地区由于当地棉花尚未进入裂铃吐絮期,仅伏前桃遭水泡部分受损,另有部分花蕾出现脱落,棉田受损程度有限,预计籽棉单产略有下降。
三、商业库存历史低位,储备棉竞拍热情高
从5月份开始,企业竞拍储备热情高,竞价激烈,成交率居高不下,成交价持续走高。由于纺织企业原料库存较低,补库意愿强烈,储备棉的轮出虽使得市场可供资源得到补充,同期商品棉周转库存仍降幅明显。
中国棉花协会物流分会对全国18个省市的178家仓储会员单位库存调查,截止6月底,商品棉周转库存49.77万吨(其中内地库18.02万吨,新疆库31.75万吨)(包括新棉和陈棉),较上月减少23.55万吨,降幅32%。商品棉周转库存中新疆棉总量42.18万吨,占总量84.8%,进口棉占13%,地产棉占2.2%。据此推算,全国棉花周转库存总量为50.72万吨,较上月减少24万吨。
5月3日储备棉轮出以来,储备棉成交量比例持续高位,进口棉成交比例达到100%,国产棉成交比例也达到了成交率:98.26%。从6月底以来纺织企业竞拍储备棉加价积极,而且储备棉成交比例也维持在100%,储备棉成交价逐步上涨,截止目前储备棉成交均价仍然维持在一万五以上。据统计,截至7月22日,储备棉轮出累计成交147.71万吨,进口棉成交总量:29.63万吨,国产棉成交总量:118.08万吨。按照总量200万吨算,后面近二十七个工作日可上市资源仅有50万吨左右,上市资源量将不到2万吨,但是截止目前,储备棉上市量未见减少,假如以每天3万吨的上市量来算,截止8月底结束,储备棉上市量将增加30万吨,因此假如近期仍维持3万吨的上市量,后期预计上市量也将增加。
由于本次轮出,贸易商、轧花厂和仓库均可参加竞拍,企业加价积极,许多纺企抱怨由于贸易商的参加,储备棉成交价不断增加,纺织协会也呼吁希望能够增加储备棉供应资源并延长轮出时间。之前出台的政策是本轮储备棉轮出量不超过200万吨,结束时间是8月31日,但是从目前每天上市的棉花资源来看,后期储备棉上市量增加将成大概率事件,而储备棉轮出时间是否延后还需关注后期政策的发布。
四、进口棉量维持低位,澳棉大量上市到港
随着内外棉价差的减少以及储备棉中将近30万吨进口棉的拍卖,2016年以来,我国进口棉量大幅减少。据海关统计2016年6月,我国进口棉花7.25万吨,环比减少0.58万吨,减幅7.36%;同比减少8.88万吨,减幅55.06%;2016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43.02万吨,同比减少50.28万吨,减幅53.89%。2015年9月-2016年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79.59万吨,同比减少69.85万吨,减幅46.74%。
6月份以来,随着澳棉大量上市到港,港口澳棉量增加,而且价格较为坚挺,基差增大。随着内外棉价格联动性增加,内外棉价差基本保持在稳定的区间,因此未来几个月预计进口棉仍将维持较低的进口量。
五、人口红利消失,纺织品服装出口缩减将成常态
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不佳,且我国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我国外贸情况整体较差,同样作为我国出口主要产品之一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也面临较大压力。2016年1-6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250.30亿美元,同比减少2.63%,其中出口纺织物524.43亿美元,同比减少0.91%;出口服装725.88亿美元,同比减少3.83%。
而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40.14亿美元,同比减少5.27%,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91.18亿美元,同比减少3.70%;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48.96亿美元,同比减少6.21%。
凭着我国行业基数大,且产业链较为完整,短期内很难有个别国家可以取代中国在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作为劳动力非常集中的纺织服装行业受冲击较大。随着东南亚其他国家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订单将逐步向着这些国家转移,未来纺织品服装出口缩减将成为常态。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