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H&M旗下品牌Monki在日水土不服 退出日本市场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4日

8月16日,H&M集团旗下品牌Monki宣布退出日本市场。相较于如今闭店的萧条,Monki当初登陆日本的时候,可是相当高调。其品牌巨大的吉祥物出现在大阪心斋桥的时候,就产生了巨大的话题效应,日本媒体也纷纷对此事件进行报道。
  
  关于这次的撤退,Monki的母公司H&M说,“这是集团的商业计划的一部分。Monki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会选择退出日本市场。不过,我们将在欧洲、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开设更多的店铺。”
  
  知情人士透露,Monki在日本,没有专门设立日本法人,而是由位于瑞典的总部进行直接管理。而日本市场与其它地区市场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这个市场相对比较封闭,而且更注重local(本地化)。但是Monki忽略了这些,它直接生搬了北欧的那一套运营模式来到日本,由此导致在日本市场水土不服,知名度难以提高,陷入了长期低迷的状态。


 

 TOPSHOP原新宿店
  
  Monki不是第一个欧美品牌来到日本就水土不服的例子。
  
  2015年1月,英国快时尚品牌TOPSHOP从日本市场撤退了。与Monki的情况类似的是,TOPSHOP在日本开设的店铺数量也不多。从2008年初登陆日本,直至它彻底退出,在这七年间,也仅仅只有5家门店。
  
  众多公司中,唯有ZARA是例外。2015年,它的母公司Inditex在日本新开了15家门店。截止至2015年年底,ZARA日本有99家门店,同公司的Bershka则有21家店,ZARAHOME有15家店。同年,ZARA日本导入了RFID商品管理系统,以及开始了网上售卖,且配送免费。这些措施帮助ZARA优化了公司内部信息管理,扩大了电商销售额。


  
  日本快时尚品牌的店铺数量和定位(2014年数据)
  
  y轴为店铺数量x轴为(trend—basic)
  
  从上图可以看出,优衣库(ユニクロ)在日本一家独大。而且,相较于流行的款式,优衣库、Gap这种更加基本款的店铺在日本发展得更好。相比之下,在其它地区大热的欧美快时尚品牌的存在感相对较低。而且这些品牌与优衣库比起来,并没有什么价格优势。而ZARA则介于时尚和基础款之间,再加上它在质量上比H&M上乘,款式上又比优衣库要时尚的定位,使得它这几年在日本市场发展迅速。
  
  另外,对于日本来说,单品售出5000件以上,品牌全年售出100万件以上,才能降低店铺的运营成本。然而,Monki、TOPSHOP这一类品牌在日本的店铺数量很少,由大量生产、大量铺货所带来的低成本,几乎不能奏效。
  
  第三点,优衣库和MUJI在本地市场过于强势的存在,或多或少让那些来自欧美的品牌有点望而却步——他们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在日本这个市场获得多少消费者,因此也不敢贸然花费大量的广告费开辟市场。
  
  对于那些有着成熟的消费习惯的日本人来说,相较于欧美快时尚品牌,日本本土的时尚品牌在设计上更符合日式审美,质量更上乘,即使它们的价格也会更高,不过性价比也更优。
  
  “廉价、更新快”,这并不足以成为日本人购买快时尚的理由。
  
  顺便一提,Monki在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处于在稳步上升的状态。2012年Monki进军中国,在南京虹悦城开了第一家店,占地360平方米。从2013年开始Monki扩张迅速,至今已有39家店。


1  
阅读数量(96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