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企业不要抱着还能‘恢复到2011年之前行情’的心态”!纺织化纤行业最残酷洗牌,谁将熬不过2016?

来源:纺友网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30日

“如果用几个词语形容如今的化纤行业?你会用什么?”


荣盛国际总经理寿柏春用了:挣扎、洗牌、坚持、扩展。他解释道:“当前,落后产能垂死挣扎,行业持续洗牌,有实力的企业坚持着等待洗牌完毕进入新周期,更有实力的企业借机低成本扩展,增加综合竞争力,夯实长远行业地位。”


华峰氨纶董事长杨从登用了:开机不足、库存上升、投资乏力、效益滑坡、困境求生。


盛虹科技营销部部长钱敏用的词是:行业调整,优胜劣汰。


1、化纤行业现如今风雨飘摇


下游织造和服装领域的需求持续低迷,聚酯涤纶、锦纶、氨纶等主要化纤品种的价格处于持续跌价通道,PTA行业“巨头”之一远东石化破产,太仓明辉化纤破产,还有不少企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限产,甚至停产……这的确是化纤行业经历深度调整、背负重重压力努力前行的又一年。


聚酯涤纶行业的现如今过得“风云激荡”。远东石化破产折射出PTA行业目前面临的产能过剩困境。据测算,目前我国PTA产能过剩约1500万吨。PTA企业之间的竞争“白热化”,持续打“价格战”。PTA价格的持续走低伤害了企业的利润,全行业深陷亏损“泥潭”。原油价格的下跌,更加剧了PTA行业的困境。


PTA价格的持续走低是拉低聚酯涤纶行业价格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国内聚酯涤纶产品价格振荡下行。POY方面,价格主要在6000元/吨~7000元/吨间振荡下行,较2010年价格下跌幅度达到50%~60%。虽然DTY和FDY企业的赢利状况较POY企业相对好一些,但也是压力重重。


2、价格低位传导、产能过剩、下游低迷导致化纤业的冬天


整体看,造成聚酯涤纶行业当前困境的,除了原料价格处于低位的传导,产能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也是重要因素。2010年后,国内聚酯涤纶产业经历了新一轮扩张,破产的明辉就是本轮扩张的产物。当前行业快速扩张“后遗症”凸显,去产能压力增大。

而另一方面,下游纺织、服装市场企业库存压力大,资金链紧张,需求持续低迷。在此态势下,不少涤纶企业为了保现金流,只能压低价格抛库存,聚酯涤纶价格整体走低。那些资金压力大、产品无优势、规模较小的企业,最终没有经得住市场考验,或停产或破产,行业洗牌加速。这也是近两年浙江赐富化纤、龙腾化纤、明辉等企业被淘汰的深层原因。

3、“大佬型”和“专精特”型企业将屹立于市场


业内人士预测,优胜劣汰的特点在聚酯涤纶行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未来1~3年,一些设备老旧、年产能在20万吨~50万吨之间,产品品质低、单位生产能耗高、融资成本高或无法融资的企业,或者是2012年~2013年以后新上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中小型聚酯企业将继续“倒下”。


而有两类企业将适者生存:一类是“大佬”型,这些企业规模大,有些掌握产品定价权,整体资金实力雄厚,产业链较完整,如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恒力、盛虹等,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另一类是“专精特”型,这类企业虽属于中小型,但设备较先进,质量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产品具有一定差异化特色,对于市场的反应和对客户的服务灵活,颇具“小而美”特质。


总体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仍对行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提醒企业,虽然行业的整体好转仍需时日,但必须坚信,调整终将过去,中国化纤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应对此有信心。但他同时指出,企业不要再试图抱着市场还能恢复到2011年之前的心态,这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幼稚的”,而是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对竞争。



1  
阅读数量(58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