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卖厂、大换血、每分钟都在亏钱....珠三角纺织服装外贸撑不下去?看看活下来的纺企有哪些“奇招”!

来源:常熟纺机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1日

制造业需求不振、订单下滑的苦日子过去了?


最近一段时间,广深两地做制造业的民企老板们,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或是转让卖厂或是工厂倒闭,一把把的创业辛酸血泪史的故事,似乎一下子铺天盖地来了。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要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能顺利让工厂,换挡加速迈向新阶段?每个人眼中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传统行业大换血,每分钟都在亏钱!


文小姐的老板是个50多岁大叔,做海外订单代工的生意有20多年了,在龙岗有个150人规模的工厂,主要做日本童装品牌的代工生产,在接单后从厂里的原料开始生产到做成品出货,一般从日本客户下单,到最终出口货品,其中要经历大概6个月左右。


“不单是今年,整体上这几年制造业的工厂难做,特别是制衣行业,人力成本高,原料等都在上涨,也难招工人,”她告诉记者,“现在工人90后的多,不肯吃苦,现在每个家庭都是小康生活,而之前做工比较久的80、70后的,很多都回老家了。”


她说,其实在老板创业的时候也都不容易,他们都是从最底层做起来,从工人开始到跟单到做业务再到做老板,那个年代做一段时间自己出来单干还是赚到很多钱的,而有眼光的老板在龙岗就买了厂房所在的那片地。


诸如此类过去10年在沿海城市很多做外贸的工厂老板们,很多都是做着外贸生意,享受到了行业上升趋势发展红利,突如其来的就暴富了。在目前整个行业已经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加上经济发展速度下滑,仅仅做代工赚钱是越来越难,有同样生产能力但是成本更低的选择地不仅仅是深圳和广州。


事实上以往中国制造的服装被贴上“劣质、廉价”的标签,在经验性盈利向知识性盈利转型的大环境下,只是作为代工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据了解,像很多国际知名的快消品牌服饰,比如H&M,Zara等已经将在中国的大批量生产地转移到了人力成本更便宜的东南亚地区,专业人士建议珠三角的服装行业应走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定制化道路。


传统产业年轻人流失


深圳服装企业艺之卉时尚集团的创始人赵卉洲对本报记者表示,很多传统工艺未来可能招不到人了。


她对记者举例说:“比如说扎染工序,年轻人不愿意干,现在的工人平均年龄已经四五十岁了。再过十年,等这批工人老了之后,就可能无人可招了。这不是工厂转移到哪里能解决的问题。”


她所担忧的事,确有可能会影响该行业的走向。


深圳在短短3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6大优势传统产业,除了服装业外,还包括机械、钟表、家具、印刷包装和黄金珠宝。


赵卉洲上周拜访一些工厂时,发现很多传统工艺环节已经招不到工人,工厂只能购买设备,让机器来替换人工。


此前,赵卉洲和几家颇具实力的同行也试图合作办一所职业学校,培养技术型人才,并定向输送工厂。但是市场调查后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不愿意他们进工厂了。


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推动 “机器换人”。去年3月份,广东省出炉了一份《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广东省未来三年工业技改投资总额将达9430亿元,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此外,工业机器人示范应用重点覆盖纺织服装以及汽车、摩托车制造、家电、五金、电子信息、建材等珠三角传统优势产业。


实业制造的春天在哪里?


尽管在大多数人眼中做实业越来越困难了,还是有新的创业者不断进入,在做海外品牌小订单的潮先生眼中的服装行业,仍然有春天。90后的他虽然是工科出身,但是靠着在外贸公司实习的杰出表现,机缘巧合进入了这个行业,用互联网的思维经营着他的平台,获得了上市公司一笔不菲的投资。


“我们是个轻资产的公司,客户定位很清晰,就是瞄准海外的新兴、年轻的品牌服装的订单,然后派单给相应的供应商实现产品的生产,现在的买家已经不仅仅以价格为导向,而更看重服装的设计和质量,其中的市场机会和过去大不相同。”他说。


潮先生搭建的平台目标是通过组建中国优秀服装制造商联盟,为国外服装品牌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一条龙”采购方案。打通整个服装行业的供应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商业资源,降低每一个环节的生产成本的过程并不容易,比如品类方面,需要寻找能够做裙装、牛仔、卫衣、T恤等多样产品的工厂,工艺角度,需要印花和刺绣都能生产,能够为独特性要求,做设计辅料叠加的供应商。


虽然每一环节在潮先生眼中处处是难关,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起每个供应商的成本收费结构,适应小规模订单的生产需求,供应商能够自然实现订单内部分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定制概念。因为你做的事情已经演化成一种经常性生产的常态,和以前做大规模的来件订单一样,只是不需要流水线,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就能够满足客户需求。”潮先生说。


虽然多年的外贸生意日渐惨淡,但是文小姐的老板并不太担心,他有厂房在深圳,尤其是龙岗的房价还在不断上涨。


刚毕业没几年的潮先生还是对下行周期的外贸服装业充满信心,“我们解决的是海外品牌在生产需求中遇到的不能高效生产的问题,选择对了细分市场,就能创造价值,自然也就能赚钱了。”


外贸服装行业的转型路上,除了卖厂房,能做的选择其实还有很多。



1  
阅读数量(85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