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新品发布 >正文

粗纱锭翼的发展和探讨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假捻器的形状,有锥形,筒形,喇叭形,锅形等多种;以摩擦面状态分则有稀齿,密齿,无齿之分。可通过改变假捻器锥形角大小来弥补粗纱等高锭翼导纱角不同,减少前后排锭翼假捻效果差异。也有前后排锭翼使用摩擦面状态不同的假捻器来减小导纱角不等带来的假捻效果差异。假捻器入口的形状与摩擦面上齿的形状与密度对假捻效果的影响以及形状各异的假捻器对粗纱品种的适纺性尚需在实践中加以判断,一般而言,纺纯化纤者以使用无齿光面的假捻器较妥。可以避免齿部起毛,齿的高度以不增加粗纱毛羽为度,齿高者假捻效果好,但会将部分纤维从弱捻的粗纱中钩出,增加粗纱的毛羽。
    假捻器与锭杆的联结方式有锭杆孔定位及锭杆外圆定位二种。前者如丰田及部分FA458A粗纱机,后者如丰和,青泽及FA15A,FA421等粗纱机,锭杆孔定位要求假捻器与锭杆孔径向与轴向配合精度均较高。否则会造成假捻器安装困难或与锭杆不同步。有时还会造成假捻器挂花,其唯一的优点是假捻器外缘与上龙筋罩壳相匹配,能防止飞花进入传动部位。锭杆外圆定位则较为可靠。但两者间过盈量大会使假捻器安装拆卸比较困难,此外,为防止飞花进入上龙筋传动部位须增加防尘圈零件。假捻器摩擦圈的直径一般悬锭锭翼为Φ20~22,托锭锭翼一般为Φ16左右,过大则受机器结构限制,过小则假捻效果差。
    采取提高假捻器材料摩擦系数或增加假捻齿来提高假捻效果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作用:如在运转中可发现有些品种粗纱在进入假捻器后,有部分纤维从粗纱表面分离出成圈状再回入粗纱,将有齿假捻器换成无齿光面假捻器,此现象仍存在,其粗纱毛羽较多。有一些纺织厂曾出现所纺粗纱有2cm机械波,有时又不存在,是否系假捻器所为,尚待验证。

<<上一页[1][2][3][4][5][6][7][8][9][10][11]下一页>>
阅读数量(91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新品发布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