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正确分析形势,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今年棉花丰收了,但稳定发展棉花生产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用工成本高。棉花生产周期长、环节多、技术复杂,用工多且作业环境艰苦。随着劳动力工资的不断上涨,棉花生产用工成本逐年增加。二是技术储备不足。棉花育种尤其是抗黄萎病和抗逆品种没有突破性进展,轻简栽培技术尚不成熟,适应机械化的品种、栽培模式和设备研发不够,防控重大病虫的有效措施不多。三是资源约束增强。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有限,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也是粮食主产区,棉花面积难以增加;西北内陆棉区受水资源制约,进一步扩大棉花面积潜力有限。
各级农业部门要正确分析棉花生产形势,及早谋划好明年的棉花生产。总的要求是,坚持以满足国内消费用棉需求为目标,按照“优化布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改善品质”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力争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总产700万吨以上。重点抓好以下措施落实。
一是大力落实棉花种植面积。今年籽棉收购价较上年有所回落,棉农收益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明年棉花生产的指导意见,通过政策和信息引导,充分调动棉农生产积极性,防止面积再次出现滑坡。长江流域棉区要推广间作套种、多熟高效种植等生产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力争恢复到21OO万亩左右;黄河流域棉区要粮棉统筹兼顾,加大盐碱地改良开发力度,植棉面积恢复到3500万亩左右;西北内陆棉区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力争棉田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
二是大力推进优势区域规划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l5年)》实施期已经过半,各棉花优势产区在研究制定当地“十二五”农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棉花优势区建设,深入推进棉花优势区域规划的实施。要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重点抓好296个重点产棉县(团、场)的建设,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棉花生产能力。
三是大力开展高产创建。近几年来,农业部门开展了棉花高产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今年许多棉花万亩示范片的单产都打破了当地历史记录。今年全国棉花丰收,除了天气条件外,也是与高产创建的示范带动分不开的。实践证明,高产创建活动集成推广技术,充分挖掘单产潜力,是促进棉花增产增效的重要举措。今后农业部要继续抓好这项工作,并进一步扩大范围、丰富内涵、规范管理。各地要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以集成推广高产、轻简、高效的棉花生产技术模式为重点,努力实现“五个1OO%”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引导和工作督导,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努力探索棉花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之路。
四是大力推广轻简栽培技术。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解决棉花用工问题、稳定棉花生产至关重要。今年农业部在9个主产省安排了棉花轻简育苗移栽试点示范。目前,各试点棉花长势良好。这项技术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效果显著,得到了当地农户的普遍认可。明年农业部将继续开展示范推广,各地要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创新推广模式,加快轻简育苗移栽技术的示范推广。此外,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推广一批较成熟的轻简栽培技术,如免耕化除、简化整枝、化学调控、膜下滴灌等,提高生产水平,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轻简栽培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我们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实,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力夺取今年棉花丰收,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