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上最大丝绸消费市场,也是世界第二大丝绸生产国,印度的丝绸生产情况及发展政策的变化,也直接牵动着丝绸行业的神经。据印度中央丝绸局2月份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2011财年度印度桑园面积为170314公顷,为4年最低水平,蚕茧及生丝产量分别为130714吨和16360吨,与前几年产量大抵相当,而去年印度海关将生丝进口关税从31%下调至5%以后,蚕茧价格暴跌,蚕农收不回成本,游行、示威,甚至自杀事件接连发生,蚕农无奈纷纷转行。到今年2月份印度蚕茧市场异常冷清,蚕茧上市量锐减。印度2011-2012财年蚕茧总产量较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很大。印度桑蚕行业正在走下坡路,蚕茧原料萎缩。而丝绸消费属于民俗文化消费类型,需求是刚性的。对中国丝绸的依赖性会进一步增强。
春节前后有关印度方面将会于新财年上调生丝进口关税的传闻四起,印度客商也纷纷抓紧采购,对春节后行情短期回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对远期的忧虑。但综合印度桑蚕茧丝绸行业的现状,为了行业下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印度政府已经牺牲蚕农,如果现在上调生丝进口关税,印度政府将两边不讨好得不偿失。在2月底的香港“小交会”上,印度客商,对此事也各持己见,但多数人认为生丝进口关税不会变动。但还是要等到新财年预算出台才能真相大白。
宏观环境及丝绸产业发展形势
目前企业的成本压力已经慢慢淡化,市场已经基本上完全回归需求主导。目前宏观经济趋稳,利空已近出尽。国际形势主要表现在欧元区长期的债务危机折腾,市场已经习以为常。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主要丝绸消费市场经济形势也是不温不火,对茧丝行情很难形成刺激性作用。31万一吨的生丝处在处于相对中庸的价位,这个价位对市场需求的恢复是比较有利的,但是需求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而茧丝行情回暖也难以一蹴而就。从国内宏观政策看,2011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经济从量的发展开始向质的发展方式的转变。今年的经济政策还将是紧缩为主。
2月23日,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来自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及行业骨干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茧丝绸产业的现状,并共同商讨茧丝绸产业发展大计。会议认为当前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现实令人尴尬。呼吁打破常规的出路,通过“建设桑蚕生态园”、“抱团创品牌”、“全国范围内建立丝绸文化主题公园”等措施推进丝绸产业发展升级。会议总结认为:综合分析整个茧丝绸行业,我们发现茧丝绸行业的阳春三月虽然还没有到,但是已经进入了“乍暖还寒时候”,虽然此时“最难将息”,但距离“春暖花开”的季节已经不远。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