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秀洲区从6月8日开始订购今年的中秋蚕与晚秋蚕种,通过镇、村、组三级蚕桑干部半个月的努力工作,到6月26日止,合同订购中、晚秋蚕种已全部结束,据统计,全区合同订购中、晚秋蚕种共14262张,比去年同期的23212张,减少8950张,大幅减少38.56%,比去年蚕桑站实发中、晚秋蚕种23224.25张,减少8962.25张,大幅减少38.6%。
具体来说,全区中秋蚕种合同订购数仅为2815张,同比减少3175.25张,大幅减少52.97%,晚秋蚕种合同订购数仅11447张,同比减少5770.75张,大幅减少33.51%,其中蚕桑大镇王店镇,中秋蚕种仅订到770张,同比减少1850张,大幅减少70.61%,晚秋蚕种合同订购数仅为5000张,同比减少3750张,大幅减少42.86%,中、晚秋蚕种合计合同订购数仅5770张,同比减少5600张,大幅减少49.25%,减少近5成。
今年秀洲区中、晚秋蚕种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
一是茧价因素。今年春茧价格只有每担1550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的每担2200元左右,每担下降650左右,下降近三成,茧价的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广大蚕农培桑养蚕的积极性。
二是成本因素。成本因素主要包含二方面,一方面是农资成本上升,据初步调查,种桑养蚕的成本主要是化肥、农药与消毒防病用的蚕药,其成本大致上升10%左右;而劳力成本上升更大,目前一名男劳力打工一天80~100元左右,女劳力打工一天60~80元左右,劳力成本比比去年上升约20%左右。
三是劳力因素。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传统的蚕桑生产“苦、脏、累”,农村中多数年轻人不愿从事蚕桑工作,不愿意学种桑养蚕技术,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逐渐呈现老龄化,随着年龄的增加,部份老年人已不能从事繁重的培桑养蚕工作。因此,劳动力问题也成了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蚕桑生产后继乏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