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棉花市场上,政府的收抛储制度是否有利于国内棉花市场的运行仍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对政府作用的一个流行的支持观点是,2010/2011年度棉花大涨大跌行情是不正常的,但2008年到2010年进行了收储和抛储的操作。2011年和2012年的收抛储政策使得棉价进入了区间走势,波动大幅缩窄,不过这是以历史性的内外价差换来的。
2.市场效率与公平的取舍
收储政策不仅仅要考虑市场“效率”的问题,还要涉及到棉花市场参与者“公平”的问题。收储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稳定棉农的植棉收益。在棉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棉农可以以一个较高的价格出售手中的籽棉,收储政策可以看成是政府对棉农的补贴。但是我国棉花加工企业和棉农不是经济“共同体”,加工后的棉花所有权已经发生了改变,收储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是交储的棉花加工企业,而不是棉农,这种间接补贴的方式必然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收储政策对棉农和棉花加工企业支付了高价,却损害了本可获得低价棉花的棉纺织企业的利益。必须看到,收储制度在保护了一部分市场参与者利益的情况下,必然要损害另一部分市场参与者的利益。
当然,棉农的利益需要保护,在现有的储备制度下,政府需要更好地把握“效率和公平”问题。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