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原料专区 >正文

春季“用工荒”再袭面料业 大巴接送、涨薪等成为各地纺企普遍手段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3日

对于纺织企业来讲,“用工荒”其实更多的是“技工荒”,即缺少技术工人或技能熟练的工人。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纺织企业不仅普通工人紧缺,更缺技工,即有一定技术、特殊技能,能适应企业产业升级要求的高素质员工。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这种用工短缺不会马上缓解或消失,涨工资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因为产业升级和人才培训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江苏常州一家纺织企业表示。

而江苏苏北一些纺织企业开出几乎和苏南地区相同工资待遇,甚至包吃包住,每人每月比在苏南地区大概要多支付100元,但仍然招不到更多的技术工人和技能熟练的工人。原本需要100多人的工厂,目前仅招到了数十人,相差一多半。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这里的人力资源很丰富,劳动力成本也不低,但经过培训的技术工人和技能熟练工人太少了。看来不能急于扩大规模,还要从长计议,从培训熟练技术工人开始。”

一位业内专家认为,“民工荒”说明中国轻视职业教育的“积弊”已久。由于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多数学生家长“重仕轻工”,造成多年来大学招生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也“屡创新高”成为“第一国考”。而职业技术教育却“乏人问津”,造成招生困难,举步维艰。

“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的最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关键。”一位纺织职业技术学校的负责人认为,“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因得到的公共经费很少,发展缓慢。而企业的教育培训责任也体现得远远不够,投入太少、功利性太强。”

这位纺织职业技术学校的负责人建议,纺织企业在用工方面要想能够招得进和留得住,除了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外,还要在保障工人的切身利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环境等方面下工夫。此外,企业还应通过增加自动化的设备、开展科学管理、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提高员工素质等途径,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对工人数量的过度依赖,缓解用工难。尤其是新建和搬迁的纺织企业,起步要高,不能再走受制于用工的老路子。同时,他建议国家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和目标,改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环境,大幅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在整个教育投入中的比重。他希望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向免费教育发展,并优先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实现。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94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原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