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织专区 >正文

由互太纺织被迫停工再看纺企布局东南亚: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30日

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利益与麻烦总是如影随形,一些投资东南亚市场的中国纺织企业正面临着优势背后的挑战。

互太纺织控股有限公司在越南的工厂已经被当地村民围堵了2个多月。在6月19日发布的公告中,互太纺织表示从今年4月19日至今,该工厂入口的大道始终处于被村民围堵的状态,工厂暂停运营。导致村民围堵的原因,是当地政府未能解决他们提出的诉求。目前,公司已经收到客户因越南工厂暂停运营导致产品延迟付运而作出的索赔协议,正就赔偿金额与客户进行协商。


互太纺织企业官网公告


虽然当地省级政府已经要求工厂所在地人民委员会及工业园管理公司清理堵塞,但解决问题至少还要数天时间。




正面:

低成本、大市场吸引纺织业布局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工工资、土地成本、环保成本不断增长,纺织企业向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转移生产基地已经成为趋势。

此前,互太纺织在中国、越南和斯里兰卡共拥有12.1万吨/年的设计产能。其中,越南产能于2015年9月投运,至2016年4月实现80吨/天的满载运行,占到总产能的12%。中银国际证券研究员刘志成表示,由于薪酬和公用事业成本较低,他预计,越南项目的毛利率相比较于中国可能高出2%~4%。据悉,互太纺织位于越南的工厂完全服务于优衣库。

冠华国际控股在公告中也表明去年年底筹资5.7亿元,在越南新建生产基地。公司认为,越南与欧盟、韩国和欧亚经济联盟订立多项自由贸易协议,降低了出口关税及货品管制。在越南建厂可以降低公司的营运成本、吸引更多客户。

“我们计划赴越南兴建生产线的同时,公司也对原有基地的生产安排进行了调整:中国基地专门处理高利润订单、进行研发及生产样品。柬埔寨及印尼劳工成本较低,并获多国免税优惠,所以当地制造基地也具有一定竞争力。”该公司方面表示。

“中国纺织业已经到了产能转移、跨国布局的新阶段,所以公司以资本为主导,打造中国+周边国家的制造基地,重点布局东南亚国家。”上海纺织贸易与国际化副总经理金丹艳在2016上海国资高峰论坛上介绍说,上海纺织计划用5年时间,在东南亚的柬埔寨、孟加拉等国建立5~10个贸易加工基地。同时,她表示,公司可以通过新设海外销售渠道的形式,扩大一手订单,进而推动上海纺织从OEM代工为主,转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为主。

相对低廉的劳工成本、主要原料境内外差价、广阔的市场前景,都是东南亚市场吸引海外投资的有利条件。此外,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近年来东南亚地区人力成本上升较快,但相关地方政府还是给予外来投资者尽量大的优惠政策:比如厂房租金,越南的工业园区租金约在20~60美元/平方米,在中国,这一租金达到150~200美元/平方米;泰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20%,中国则是25%。


反面:

诸多现实问题尚待企业解决

对于国内的服装纺织行业来说,上述的各个条件确实具有吸引力。但伴随这些利好,也依然有各种不利因素存在。

互太纺织的遭遇,并非中资纺织企业首次在东南亚市场“遇险”。2014年5月,利丰有限公司越南供应商厂房就遭遇过全面停工,越南是利丰第二大采购国家,利丰在越南的采购85%为服装,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此外,劳资纠纷是企业投资东南亚市场遭遇的最普遍问题。杭州百艺服装纺织制衣(缅甸)有限公司是H&M的供应商之一,今年1月底,该公司缅甸工厂的一位工人被解聘,随后,工厂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更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医疗保险。到2月9日,这场罢工甚至演变成了暴力冲突。

东南亚建厂让纺织服装企业可谓又爱又恨。除去主观人为原因,产业链不完善也制约了许多企业的发展。柬埔寨制衣厂商会(GMAC)相关负责人就此表示:“目前世界上,至少东南亚地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一个完整的纺织产业链需要包含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销售等环节。制鞋产业还会包括橡胶种植、橡胶加工等环节。严格意义上讲,很多东南亚国家目前只有成衣业,而不存在真正的纺织产业。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成衣制造之前的所有相关环节作支撑。”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新,他也曾在“中国纺织业‘走出去’交流大会”上指出,东南亚不缺纺纱厂,缺的是面料、针织和印染企业。“此外,例如越南的环保要求也十分严格,因此进军东南亚市场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

目前天虹在越南有125万锭的投资规模,达8亿美元,成为中国内地企业在越投资规模之首。天虹集团的创始人洪天祝也表示,东南亚是中国纺织工业走出去的首选之地,但不一定所有企业都适合走出去,需要根据企业自身优势和国内行业现状进行最终决策。“对于产品面对国外市场的企业,到海外建厂是比较可取的,但对于内销型的企业,建议海外建厂还是要慎重。目前这个阶段,企业还是以稳为主,冒进并不可取。”


观点:

投掷“硬币”不可操之过急

毫无疑问,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硬币的另一面也应重视。如今驻扎在东南亚的中国纺织企业在“量”上实现跨越式增长,但“质”的方面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部分在东南亚的企业在商品质量、劳务管理、当地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合作的成效与可持续性。

“在东南亚建厂,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与母国有着诸多差异、复杂多变的生产经营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等。”业内人士认为,国外建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考察,包含安排行程,会见政府官员,参观中资企业或当地企业;第二阶段是准备投资建厂的手续等;第三阶段包含购买土地来建设厂房或是厂房租赁等;第四阶段为协助企业管理。

“企业在建厂前,应重点考虑投资国别、投资行业、出资方式、所有权策略、技术和本土化策略的选择,同时判断东南亚的政策法规改变、这些国家与企业母国的外交经贸关系的变化、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及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动风险。”零点咨询研究咨询集团咨询师杨波指出,企业建厂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外汇政策、法律法规、市场需求和潜力、劳动力成本、购买力、资源优势等进行综合分析,“例如要考虑到东南亚很多国家在法律上承认工会的独立性,允许工人通过罢工方式同资方议价。”他说。

金丹艳提示说,随着海外发展的战略的逐步推行,纺织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纺织专业的交流交往越来越多,跨文化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加强。“其实在东南亚建厂更考验的是跨文化管理的能力,企业是否能够成功有时候不是看当季的指标,而是要看两,三年以后,这个工厂的发展是不是能够符合我们的预期,成功真正的标志是双方的融合,而且是融合以后能够产生后续的效应。”


1  
阅读数量(8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织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