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纤维级聚酯仍是消费主流

卫敏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10月26日

  今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10届全球聚酯产业链会议上,全球聚酯界人士共同认为,尽管纤维级聚酯消费占聚酯总消费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65%降至2010年的61%,但仍是聚酯消费的主流。10月21日~22日在江苏太仓举办的2006中国(太仓)涤纶产业链技术与市场论坛暨涤纶长丝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记者得到了同样的信息。正是由于聚酯纤维有着美好的未来,所有聚酯企业及业内人士才始终没有放弃过为这一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付出的努力,正如本次论坛几乎将所有聚酯产业链所面临的问题都摆上了桌面,通过业内人士共同的智慧寻求突破的方案。

  一个有关创新的问题

  创新,作为时代精神,在社会发展的气息中几乎无处不在。但在很多地方,由于没有实质内容和精神内核,创新显得空泛而苍白,成了一句没有多大意义的口号。在本次论坛上,创新仍是主题,而且吸引着与会者从始至终将这一时代主题重温了一遍,并且有了以往没有过的感受。

  这次论坛有关创新的话题是从玄武岩纤维的开发说起的。国家863计划“连续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课题组组长、横店集团上海俄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显奇,从一个技术创新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从“零”开始的高技术纤维研发的艰难历程,生动再现了“点石成金”由一个梦想、一项成果,到一种思索的心路历程。主办方告诉记者,请胡显奇作客本次论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解玄武岩纤维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想让处于发展转折时期、面临创新难题的聚酯生产企业多一些对创新的理解和对不同创新模式的体会。

  据记者了解,玄武岩纤维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工业材料,以火山喷出岩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后快速拉制而成的纤维,其外观金褐色,可作为碳纤维的低价替代品,属于非金属的无机纤维,是21世纪新的高技术纤维,广泛应用于建筑等领域。

  胡显奇介绍完玄武岩纤维之后,用了很长时间告之人们有关“点石成金”的思索。胡显奇讲,在当今世界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别想获得别人的“核心技术”,前苏联的玄武岩纤维技术也好,日本的碳纤维技术也罢,都证明了这一点。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但胡显奇认为,现代创新分为多种,其中“前有古人”的技术,不应再提倡从“零”开始的创新,而是要学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跟踪创新”,发挥后发优势,但又绝非简单模仿和抄袭。况且在高科技领域,模仿和抄袭得到的绝不是核心技术。

  胡显奇的另一个思想是“适时离开”。这种激流勇退式的主张也是他多年从事高技术纤维研究得来的感悟。他说,退,实际上是为了进。因为没有一种纤维和产品能够永葆青春,特别是在技术进步飞快的今天。千万不要等到你手中的纤维不赚钱了再舍弃它,而是要“适时离开”,即使是忍痛割爱,这样你才能保持永为人先的优势。

  一个有关名牌的问题

  客观上讲,目前国内化纤等中间产品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还相当淡薄,远不如美国的杜邦、韩国的晓星等等,记者在采访中对此深有感受。

  据了解,美国杜邦公司在做氨纶品牌“莱卡”的市场推广时,是不遗余力和坚持不懈的,因而莱卡品牌的氨纶售价使其他氨纶生产商望尘莫及。这就是名牌的效力。而国内许多化纤企业老板在谈到品牌宣传时,态度很淡然。他们认为,化纤作为中间产品,主要维系好上下游客户的关系足矣,稳定供货,不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产品,因而有没有牌子也不重要。直到近一两年来,“中国名牌”的评选使一些化纤企业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们的品牌意识才有所觉醒,对“中国名牌”评选的参与热情也由淡漠逐渐转为热衷。由此,有关名牌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聚酯纤维生产企业的关注。

  为了让化纤企业能够清楚什么样的产品才符合“中国名牌”的标准,本次论坛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推荐委员会副秘书长荣剑英,为处于品牌意识蒙昧阶段的化纤企业老板们指点迷津。荣剑英的一番侃侃而谈,让所有与会人士对名牌的意义有了一番特别感悟。

  荣剑英直言不讳:三、五年时间不可能成就一个名牌。名牌是一种战略,以品牌为主导的发展战略。首先它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定位,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需要时间的积淀和市场的认可。有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份额、产品美誉度、品牌影响力,才能谈得到名牌。其次,学会三种智慧。一为心智,就是目标坚定,敢于梦想。二为利智,排除一切干扰,不急功近利,炼就成就百年品牌的定力。三为悔智,学会后悔,学会放弃,学会不断修改和完善。此外,要狠抓创新,以国内轻工行业的经验、教训为鉴,避免在中低端产品搞竞争,这一点对聚酯行业尤为重要。作为化纤企业,目前急需的是树立自己的品牌,进而通过优质、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品牌影响力。

  一个有关产业集群的问题

  在中国化纤行业中,产业集群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模式。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助理郑俊林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调研和分析,在本次论坛上合盘托出了对国内化纤产业集群的发展及问题的体会和见解。他告诉记者,尽管产业集群的形式早已在我国存在,但有关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真正进入中国经济生活。

  本次论坛的召开地——江苏太仓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最早公布的产业名镇之一,以化纤加弹为产业特色,目前加弹这一化纤“配角产业”成为了当地支柱产业,并逐步向两头延伸,努力延长产业链,完善产业结构。据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太仓如同国内其他化纤产业集群一样正在面临诸多发展中的问题。

  结合太仓的实际情况,郑俊林对当前化纤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郑俊林坦言,当前我国化纤产业集群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属于粗放发展的阶段,国际竞争力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上,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多数化纤产业集群发展不充分,仅具集群雏形,只是简单的同类企业的集聚。

  针对这一现状,与会专家们建议有关方面要注重调研和指导,加强扶持,不断完善、丰满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技术创新,打造名牌市场,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协调自律,强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

中国纺织报

'

1  
阅读数量(15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