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温州模式裁剪大连服装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09月27日

  从最小的纽扣到最大的房地产,从最软的服装到最硬的机电,温州商人在大连的创富产业链已“无孔不入”。不过,这当中最值得一书的当属服装业。因为正当大杨、创世、思凡等本土品牌开始走出大连之时,庄吉、夏梦、法派等正打着“温州制造”这个大品牌,在中国服装界连连攀升至举足轻重的地位。

  于是,一场关于大连模式比照温州模式的反思,正在业界展开……

  135亿VS203亿

  在中国服装业近十年的进程中,有一个越来越响亮的名字:浙江。她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更代表了一种创造力,一种创业模式,一个核心竞争力。而浙江服装产业的核心就在温州。

  既是大连莱蔓休闲服饰公司董事长、又是大连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秦朝阳面向记者,用了四个特点总结出温州服装产业的本质。一是生产规模大,温州现有服装企业2000多家,其中年产5万套以上西服的企业就有200多家,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8家。去年温州服装业产值203亿元,占全国十分之一;二是加工设备好,温州服装企业每年都要投资10亿元以上搞技术改造,加工设备全国领先;三是产品档次高,目前温州已有35个服装品牌达到国家优等品标准,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服装企业已有10家;四是经营方式活,能够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做出设计、加工、营销决策。

  同时兼任大连服装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的他,对照温州服装产业之后,看大连其实看得更清楚。“大连服装企业从第一届大连国际服装节时的700余户,现已发展到2590户,数量上跟温州差不多,但是产业总产值却比温州少了一半多。去年只有135个亿,而且平均到2590家企业,只有520万元,实在是太少了。虽然跟自己比,好像进步非常大,可要是放在全国服装业这个大盘子里,大连服装业的成长速度就排不上名次了”。

  链条短缺VS集群效应

  第15届大连国际服装节刚刚过去,在热热闹闹的背后也有自己的尴尬。以服装节闻名的大连一直瘸腿的是:缺乏自己的知名服装品牌。据了解,大连现有2500多家服装企业,称得上服装品牌企业的只有十几家。虽然在今年的大连服装节上专门辟出厂馆展示大连本地品牌,但知名品牌的打造并非一日之寒。

  “缺乏大的纺织业基地作为支撑,正是大连服装业后天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钱晓农指出,虽然现在大连政府各部门对于品牌建设抓得很紧,但大连没有自己的纺织基地,企业就没有造血功能,这是很不利于品牌发展的因素。

  纺织业滞后的直接结果就是面辅料供应的缺乏,无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很多企业的服装面辅料要到外地去找。大连丰艺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娟深有体会,“就拿温州品牌来比,其工艺并不比大连好多少,但他们是面辅料的产地,并且面料都是价廉物美,因此服装的成本就低,品牌可观性比较强,很容易形成规模。”

  如果在本地能找到适合自身品牌特点的面辅料,或者能把一些国际的面料商引进,降低面料供应的成本,对于做品牌的厂商来讲不啻为天大的喜讯。以做叮特来品牌童装起家的姜秀梅告诉记者,为了解决面料供应的问题,她把设计、工厂都搬到浙江,利用浙江的产业优势来做自己的品牌。

  “没有区域集聚的发展,就没有温州服装产业今天的辉煌。以温州为首的浙江产品区域集聚,是围绕专业化市场发展而形成的。”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陈敏认为,区域间企业间的网络关联可以形成交流与协作,形成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和经营成本。

  即使依托大连品牌打造起来的“莱蔓”、“美欧岚”等这些带有温州血统的本地品牌,也无不跳出了大连地界。比如“莱蔓”的制造基地在广东,资本源在温州,分销设在大连。“灵活的资源配置是大连模式最该向温州模式借鉴的地方。”该公司董事长秦朝阳一语中的。(新商报)

'

1  
阅读数量(12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