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广西蚕茧产量跃升全国第五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07月02日
经过数年的徘徊、调整,广西茧丝业近年来开始强劲复苏。从1998年开始,广西蚕茧业以年均10%的速度持续扩张。至2001年底,全区桑园已高达4万公顷。桑蚕生产已由过去零星分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宜州、横县、环江、永福、蒙山、来宾、鹿寨、象州等县为主的近20个万亩以上桑园的蚕茧生产基地。  目前,广西蚕茧产量在全国的排位已由于过去的第十六位跃升至第五位。“十五”期间,广西已将桑蚕业列为重点开发的优势产业之一,桑园面积将发展到5.33万公顷。在2000年全国省、市丝绸出口排位中,广西的增幅达58%,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市场催生蚕茧热  广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坡闲地多,年养蚕期达9个月,比江浙一带多2个月以上。种桑养蚕不争农时、不争耕地,因而茧产品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成本相对较低,即使收购价跌至4.5元/公斤(高峰时收购价曾高达18元/公斤,近年在11—16元/公斤左右),蚕农也有利可图,财政也可增收。  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的原因还在于,近年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不少县乡由扶持甘蔗生产转而支持种桑养蚕;江浙一带缫丝行业的老板大举进军广西,不少已倒闭的缫丝厂如今纷纷以租赁的形式交由江浙私人业主承包经营;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上丝绸价格稳中有升,国内的茧丝价格也相对稳定,行情看好。这些都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市场潜在的危机  茧丝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广西亦不例外,每年的茧丝绸产量十之八九用于出口。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国内茧丝业发生震荡,甚至大起大落。例如在1995—1996年全球茧丝业处于低谷时,从江浙到广西,一大批缫丝厂纷纷倒闭,农民遍地毁桑。  如今持续升温的种桑养蚕热形势不容乐观,不得不居安思危。  第一,规模小,质量低,缺乏竞争力。种桑养蚕仍是小而分散,有的县仅几百亩或一两千亩,形不成规模,甚至处于自发状态,效率低,蚕桑质量、单产量不高,与江、浙、粤、云、贵等省相比缺乏竞争力。  第二、加工业滞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西的茧丝绸加工业一度十分辉煌。南宁、桂林、田阳三大绢纺厂的绢丝总锭数占全国绢纺锭的1/5。但到了今天,由于市场变化,企业改制等原因,南宁、桂林两家绢纺厂先后破产,剩下的田阳绢纺厂也是打打停停。而分布在产地县(市)的众多小型缫丝企业,由于工艺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债务包袱过重等也相继陷入困境。但目前仍有不少县(市)正争先恐后上缫丝能力大于织绸能力。由于加工能力及其水平滞后,导致产供销失衡,反过来又影响蚕农的种养。  第三,现行管理体制的束缚。目前,我国的蚕茧管理体制仍然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老一套,茧价与市场严重脱节。蚕农的利益不能通过市场直接体现:蚕茧的地方保护色彩甚浓。生产企业缺乏竞争力。  第四,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一定冲击。我国丝绸在国际上的长期垄断地位将面临严峻挑战。表现在:为适应WTO的规则,我们将履行关税减让义务,这将使我国再也不能沿用过去的非关税原则而限制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入;我国的茧丝绸市场将会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竞争更为激烈;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保护下形成的低效率运行低效益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很难应对挑战。  蚕茧产业应做强  为确保广西蚕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既要依靠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还要通过市场手段,多管齐下,从各个方面着手创造一个良好的茧丝业发展环境,把广西的茧丝产业做大、做好、做活、做强。  首先,搞好规划布局,推进广西蚕茧业的现代化。在规划布局方面,蚕业生产一是要逐步向政府重视、自身条件优越、种桑养蚕基础较好、蚕茧质量优的地区转移;二是要全面规划,规模发展,向规模要质量、要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正确引导,切忌强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发展蚕业生产;四是要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基地建设,确保质量。在蚕茧业现代化方面,全区应做到:专业化分工、区域性布局、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在地域上,应稳定东部、加强中部、发展西部。  其次,要尽快理顺蚕茧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在过去,蚕茧由自治区丝绸公司实行“两证”(准运证、委托证)管理,近年实行政企分开,“两证”管理变成了软约束,其相应的管理职能转到自治区经贸委。但由于两者关系一直没有理顺,导致管理跟不上。为此,应尽快理顺管理职能,加强市场管理,打击非法经营,确保蚕农的利益。  第三,要进一步改革流通体制。按照市场化方向改革现行的蚕茧流通体制已是当务之急。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加快改革步伐,尽快打破垄断,放开蚕茧收购和流通,鼓励公平竞争,以逐步建立起市场秩序良好、公开公平竞争、宏观调控有力的高效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蚕茧流通体制。  第四,扶持自治区丝绸公司以及县级丝绸公司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公司+农户”的订单茧丝业是现阶段行之有效的模式。以丝绸企业建立生产基地,以丝厂为龙头,与蚕农订立购销合同,在合同期内蚕茧收购实行“价高随行就市,价低补偿保护”。通过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以贸带工、以工带农、强化供种和收茧服务的全程管理,提高产前、产中一条龙服务的蚕业生产经营水平。 '

1  
阅读数量(50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