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正文

纺织品标准升级时不我待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08月30日

  一面是连年持续上升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量,一面是始终难以提高、让国际市场又爱又恨的纺织品服装较低的出口价格;一面是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一面是高端复合型人才和知识型劳动力的极大短缺;一面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要做大做强、与国际合作伙伴创造共赢未来的强烈愿望,一面是美国、欧盟业界不断传来的反倾销、设限等等“特保”之举……在2O05年1月1 日到来之前这仅有的一百多天里,业界更加感受到了尽快解决这些内部、外部矛盾的紧迫性。  打选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全行业的竞争力水平,是有识之士开出的一剂良方。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水平,行业上下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了。  然而,缺水、缺电等资源性短缺局限制约着产业发展,来自产品的档次、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不高以及全员生产率的低水平更让人无法乐观。据测算,2003年,按全行业 1300万人总产值 21500亿元计算,人均生产率为 16.5万元,仅为欧盟的1/3强;美欧当地纺织品服装工业虽然是夕阳工业,但在2004年1一5月,其本土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数量仅占市场全部销售量的34%,金额却占22.7%——高端的技术、附加值和利润依然掌握在美国当地企业手中。  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怎么办?  8月9日在京召开的“中国纺织企业高峰论坛”上,专家和业界人士共同指出:我们需要修正企业、产业、行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孙瑞哲说:“过去,我们一直单纯地以销售收入来评价企业大小、强弱,其实是个怪圈。”  确实,即便是单纯衡量公司财富大小或多少的指标恐怕也远不止于利润、资产和销售收入这几个,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值、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等等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企业是否够“大”。  而我们要的是打造“竞争力强”的新时期新型企业的目标,除了销售收入之类的“大”数字以外,“强”还要求创新能力。质量水平、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市场适应力、产值、利润等综合指标结合表示,从一个数据体系的角度全方位地加以综合评价和说明。  而长远来看,“好”的企业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因为经营效益良好是公司立足和创业发展之本,而对环境是否友善。对社会是否负责、员工全面发展机会多少、社会公益事业付出多少以及是否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等众多量化和非量化指标,正是国际市场对“好”公司的一种量化评价依据。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指出:“国际市场对我们的客观评价和意见其实更值得反思,其中定有我们亟待加强的‘软肋’。”  有识之士也表示,从总体上看,配额取消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和国际化经营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并将大大促进全球纺织品服装工业生产分工和供应格局的全球化,促进整个行业技术的巨大进步。因此,应大力推进我国纺织品服装工业生产、营销、资本运营、技术研发乃至整个再生产流程的高度全球化、高级化。  竞争力评价体系是一种社会评价标准。这个标准的升级将会加快整个产业前进的脚步。这是无可置疑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寄望于企业家们,能对做竞争力“强”的企业、做“好”企业有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更寄望于一个量化的、清晰而且明确的良性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尽快出现。

中国服饰报 张海燕


1  
阅读数量(6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政策法规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