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以WTO眼光聚焦中国纺织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进入WTO,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全速提升自己产业经济的崭新阶段。由此,以WTO的规则来审视中国纺织业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中国纺织业对进入WTO的反应是积极的。在元月16日召开的全国纺织行业座谈会上,关于应对WTO的对策以重要的安排提上议程,纺织业针对WTO由认识转入落实。
“从总体上和长期来看,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大于挑战。但中国工业在整体实力、技术创新、品牌、组织结构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决不可对中国工业的入世前景盲目乐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周叔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对记者说:“纺织品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但前景很乐观,关键问题是如何扩大出口,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
中国加入WTO,普遍认为有利于发挥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但在行业内部也有很多审慎的声音,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用好低成本劳动力资源的有利条件,提升中国纺织工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层级地位,并以此获取更大的价值份额。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张莉认为,总体来看,入世有利于我国纺织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提升整个产业;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引进,大量外资的进入将有利于纺织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及产品创新;巨大的竞争压力还将有利于推动国有纺织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工作,激发企业活力。
加入WTO,我国承诺逐步开放贸易权,外国公司可以经营在中国以外制造的产品,可以拥有和管理流通网络、批发渠道和仓储,可以在中国直接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还可以在中国国内经营批发零售网络,这些都有利于中国纺织企业直接进入到国外的商业采购系统,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业内人士指出:从近期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增长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大。
首先,只有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少数国家对我国设置了配额限制,我国入世后将主要影响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据统计,1998年到2001年4年间我国增加出口的110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等非设限国家。对美国的年出口额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6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见,非设限国家才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
其次,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增长还受到中国入世有关条款的约束。根据中美协议,我国承诺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年增长率不超过7.5%,否则美国可以单方面采取提高关税、设置配额等保护性措施。根据WTO“双边谈判多边适用”原则,其他成员也可以使用这一协议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这一约束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我国纺织业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方面来看:我国具有原料优势,但因国内原料市场尚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而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我国具有劳动力优势,但呈走弱趋势,如当前印度的劳动力价格仅为我国的34%,巴基斯坦仅为我国的64%;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明显不足,体现在产品研发水平、创新能力均有差距,品牌运作及市场网络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更大
入世还意味着国内市场全面开放,届时将有大量国外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与国内产品进行激烈的竞争,因此国内企业将面临相当大的竞争压力。面对日益向自由贸易回归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国内企业应规范竞争秩序,避免内耗和混战。
让我们来看看我国相应的劳动力优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表明,中国制造业工资成本处于最有利的地位。这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维系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我国重视基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国策,使劳动力成本建立在素质较高的基础上,更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在素质价格比方面的优势。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种资源都可以在自由贸易体制下全球性流动,唯独劳动力资源不能自由流动。而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完整工业体系、庞大的加工能力、不断进步的产业技术和企业机制、良好的外部配套能力和基础设施、充足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等,为发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
仅仅满足于低成本劳动力资源优势,还不足以抢占在自由贸易回归后国际市场的有利空间。我国200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488.55亿美元,其中服装竞争力系数为93.84%,纺织品竞争力系数为14.93%,这两大产品的竞争力系数如此悬殊,说明服装加工比纺织品加工更多地依赖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同时也不难看出:技术进步、产品品质、质量、品种花色等成为我国纺织品竞争的薄弱环节。
为了适应WTO的要求,我国纺织业应在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升级,提高装备水平,重点抓好产业的技术改造;抓好产品创新,打好自己的品牌。据统计,在我国的服装出口中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30%。
那么,中国纺织服装业今后靠什么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强势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创新价值,才是提高中国纺织品服装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在纺织工业已成为全世界过剩产业的形势下,只有创新才能产生稀缺市场。与世界强手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的设计、加工、市场营销的创新能力一直是弱项,这是我国纺织工业难以在入世后迅速扩大份额的更重要原因
入世后,决定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
企业开发研究能力。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足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直接后果是产品趋同,缺乏创新价值。我们应注意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开发创新出现新的特点:即研究开发的全球化和科技人才全球化。而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改轻研发正是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的通病。
企业经营方式。新时期优胜劣汰常常表现为小吃大、快吃慢、新吃旧。掌握新技术的小企业可以吃掉技术老化的大企业,转型快的企业吃掉转型慢的企业。伴随着入世后国内国际新的复杂竞争形势,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将经受新型优胜劣汰的考验。
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在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统计中,国有企业销售额占全国的26%,2001年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51亿元;非国有企业销售额占全国74%,实现利润比上年提高22亿元。国有企业生产管理好于非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两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几乎是非国有企业的两倍,最终导致一些国有企业亏损在所难免,而非国有企业由于两费低和销售量增长近13%,得以实现利润总额快速增长。当前特别要注重减轻大批内地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从而改善其运行的环境。
今后,我国纺织业的经济运行环境也会发生变化:首先,以数量求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不再具有高速发展的市场条件,高成长性逐渐消失;其次,制造成本与交易成本共同决定竞争优势;再次,经济周期性以及风险性加强。鉴于此,企业应快速提高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控制力
为了适应WTO的新环境,我国纺织业亟待调整产品和技术结构。从全球的大环境来看,面料竞争力低仍是我国纺织业的瓶颈;新技术比重过低则是产品结构上不去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比重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国外同等竞争对手。据统计,我国纺织行业的研发投入低于销售收入的0.5%,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占销售额的比重还不足5%,新产品在销售收入中比例太低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制止重复建设和加快技术更新也是当前应着力解决的一大问题。由于中国地区经济不平衡,知识产权长期得不到保护,以现成技术、大路产品进入市场,门槛低,过度竞争,造成企业只能在亏损边缘运行。专家指出,纺织企业扭转粗放型发展,首先要走依靠核心技术创新之路,即使一些企业一时无法掌握产品创新的核心技术,还可以在价值链低端通过应用技术开发、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创新,即非核心技术创新,达到提高效益。
产业集群经济是我国传统纺织业走集约化、专业化比较成功的模式,应当成为一个方向。通过调查发现有几个特点:一是集群区域都是围绕一个专业化市场形成,提供各种原材料、配套设施与服务;二是以某一类产品为主的产业资本在这一区域较快地集中,实现生产资料与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组合,降低经常性开支成本;三是当地政府为鼓励这种集群,提供土地、工商管理、引导服务等方面支持政策,促进了集群区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2001年浙江省纺织工业出口90.25亿美元,比全国增幅高出17.74%。而浙江省纺织工业85%集中在绍兴、宁波、杭州、嘉兴、温州等地。产业集群效应给浙江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的研究中心张汉林博士认为,我国纺织业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面大但是不精,主要表现在我们的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品牌不多,没有一流的设计师、一流的模特、个性化有创意的品牌,没有纺织服饰文化,大多以来料加工为主。加入WTO后,中国纺织业要以全球化视野,分析确定企业定位、市场定位、消费定位,要使我国纺织业成为以服务为主导的价值服务业。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第一年,也是关键性的一年。我国纺织企业要充分利用WTO的过渡期,快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以WTO的眼光,审视自己、审视竞争对手、审视所处的市场环境,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地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纺织业做大、做强,迈出踏实而关键的一步,也为今后在WTO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积聚内力。

1  
阅读数量(9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