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入世元年:服装业三问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如果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总结在2002年这个被称为“人世元年”的重要年份中国服装业的表现,可称之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山无风雨亦无晴”——没有国外服装大鳄大举攻城掠地重新洗牌的惊变,也没有国内服装企业尽享人世之利高歌猛进的壮举。记者以三个问题为切人点,试图对人世对服装行业的影响和走向进行分析。

一问:入世究竟给服装业带来了什么?

总的来讲,人世一年来;中国服装业拿出了一份比较不错的“成绩单”,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充分,证实了它依然是国际竞争力比较强的产业。2002年1月至11月纺织服装业产值9537亿元(现价产值),利润280亿元,出口创汇560.8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同期增长13%、23.7%和14.5%,创出了历史上最好水平。纺织服装行业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特别是出口型企业,如果出口形势好,对整个行业拉动力就大。去年出口增长了14%,前年只增长了2.3%。两位数增长充分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孙淮滨介绍:人世给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带来了这样几点直接的变化——

一、是纺织原料市场同国际接轨。比如国内棉花价格同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实现了同步变化。这样一来,就使我国劳动力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再加上近几年来,纺织服装业重视技术进步,在原料接轨的前提下,使我国纺织服装业内在的竞争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是纺织服装配额逐步缩减,增加了对欧美的出口,同时通过香港的间接出口也有了一定增长。据统计,仅服装大市宁波2002年1月至11月全市服装纺织出口额高达20.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占到全市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去年在一些国家取消和减少对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限制后,相关产品出口规模继续扩大。进口方面,虽然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但由于国内市场巨大,国外难有巨量的同类产品与我们竞争;加上我国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高档成衣市场虽受到一些影响,但十分有限。得益于出口的扩大以及进口冲击不大,去年我国纺织服装业运行情况良好。

三、是推动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取得了进出口权。外贸由审批制变为等级制,使出口的主体增加。比如浙江省,这几年出口形势非常好,就有相当一批民营企业获得了外贸进出口权。

四、是商业分销渠道的开放,改变了过去由外贸公司收购,交给国外进口商,进口商交给中间商,中间商交给批发商,再由批发商交给零售商分销的繁琐模式。如今改变为一些大的国际采购商对纺织品服装采取集中采购的形式,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价格竞争能力。

五、是促使世界纺织业更加关注中国,国外企业看好我国纺织服装业蒸蒸日上的繁荣形势,纷纷来到中国寻求发展。2002年突出表现在国外纺织设备供应商,涌人中国推销先进设备。另外还有众多纺织类、服装类公司来到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开拓中国市场。

还需着重指出的是,中国服装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2002年,适应市场国际化、促进产业升级已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结构调整的主线。大的服装企业集团如“雅戈尔”、“杉杉”等纷纷加快创建国际品牌的进程,与国外知名企业合资推出新品牌,致力于占领国内外市场。同时通过收购国外品牌或与国外品牌合作,专门为国内市场设立系列产品。此外,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开始在国际市场建立营销网点,如晦澜集团推出的“奥德臣”品牌,将专卖店开到了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成为中国服装品牌国际化经营的先行者。中小企业则重新确立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寻找市场空白和缝隙,采用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发展模式差异化的策略。有的企业发挥自身特长,成为大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忠实的合作伙伴,为进入国际化营销体系打下了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世一年来,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服装主产区浙江、福建、广东、江苏、河北等地,形成了众多以产品品种为导向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地区,正以高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和订单。

二问:入世对中国服装业的影响为何没有预期明显?

中国刚刚人世时,服装业曾引来一片叫好声和叹息声,两种主流观点分别认为:人世将给中国服装业打开一片新天地;人世将“引狼入室”,国内服装企业前途堪忧。回头看来,两方面都非如此。

服装业之所以被认为将是人世后受益较大的行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世之后,我国服装业出口所受的配额限制将大大减少,从而更能发挥我国服装业的低成本优势,促进服装的出口,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国服装出口所受配额限制主要来自于美国及欧盟地区,而其中一些重要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等,原先就是非设限国家。因此,配额的放开仅能部分增加我国对美欧等地区的服装出口,而对总体出口的效应并不如想象中之大。人世后我国将享受取消配额限制这一待遇主要是受WTO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规定。按照该协议的规定,纺织品与服装配额的取消将分四个阶段来进行,至2002年1月1日是实行第三个阶段,而第四个阶段则在2005年1月1日实行。在第三阶段中,虽然欧美等国取消了部分服装产品的配额限制,但从其公布的配额取消情况来看,我国对欧美地区出口较多的服装产品其配额仍被保留,取消的服装配额大多数是一些原本出口就不太多的服装产品。也就是说,人世后配额的取消并非对我国出口主要服装产品配额的取消,对服装出口促进作用有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等地区加强了对我国服装业出口的其他各种限制,比如2002年美国的纺织品生产商协会(ATMl)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提出了申请,要求对中国进口的5种纺织服装商品实行特别保障措施。

认为人世后服装业将有较大利益的另一论据在于认为人世后随着双边关税的降低,我国服装出口将面临更低的关税,从而可以加强我国服装产品的竞争力,同时生产企业还可以用较为低廉的价格从国外购进原料,从而降低服装业生产成本。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关税降低带来挑战要大于机遇。关税降低虽然可相应降低我国出口服装的价格,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但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因而出口服装价格在世界市场上已处于较低水平,低价优势已得到充分发挥,关税降低对这一优势的增加有限。

另外,关税降低固然可降低从国外购人材料的成本,但目前国内服装企业在为国内生产服装时所用原料,基本以国内采购为主,对外出口产品中虽常从国外采购高档面料,但由于我国服装出口中许多产品是采取来料加工方式,获取的仅是加工费用,因而原料成本降低对出口本身影响较小。

虽然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服装企业在劳动力价格乃至服装生产成本上仍具有较强的优势。但随着服装需求个性化时代的来临,工业化品牌时代所需要的低价高质的观点已逐渐过时,对于服装业的竞争主体来说,价格优势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品牌优势已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品牌运作能力方面要远远落后,随着关税的降低,服装业在国内的竞争会更为激烈。

绿色贸易壁垒依然是难以跨越的障碍。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纷纷立法,对进入本国、本地区市场的服装,实行环保认证及对有害物质进行检测认证。这使得我国的服装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对环保规定极为严格的欧盟市场步履维艰。比如,欧盟颁布禁止191种染料加工的纺织品进入其市场指令的当年,我国就有总额10%左右的纺织品出口受限。总体来看,由于加工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一障碍在长期内仍将继续存在。

总之,人世后虽然由于配额减少、关税降低,在短期内给中国服装业带来一定利益,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收益并不如想象的大,而且收益方限于那些主要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的加工型企业。这一点是亟需引起注意的。

人世之初,“狼来了”的呼喊曾经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一年下来,当初那些公认的世界大牌并没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虽然有媒体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上海,平均每月都有十几个国外品牌人驻,然而它们对国内服装市场的冲击并没有预期那么大。究其原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孙淮滨认为,主要是两点原因造成的:一是国外品牌的服装进入中国市场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营销网络,比如搞专卖店、特许经营等等,建立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国内外文化背景的差异。

三问:面对“后配额时代”,究竟该做些什么?

进入2003年,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中国服装协会和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将联合组织二十余家中国顶级服装品牌,以中国服装“国家队”的全新形象参加世界规模最大的成衣博览会-CPD,这或许可以看作中国服装业全面融人世界主流经济的重要标志。用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的话说:“今年是中国入世的第二年,离取消配额的2005年只有两年的时间,中国的原创服装品牌该到了进入国际的时候了!”然而,对于人世第二年中国服装业的作为,人们还需持以谨慎乐观的态度。尽管根据人世签署的协议,2005年配额取消以后,如果排除所有新老壁垒,按中国在非配额地区的服装市场份额标准,将有220亿美元的增长空间,相当于2001年出口总额的60%,但2003年服装产品出口能否依然飘红仍旧充满了变数。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2002年服装出口贸易量虽然有所增加,但量增价减却成为总体趋势。有识之士把从中国人世到取消配额的2005年之间的这段时间称为“后配额时代”,并认为服装业的竞争将进一步从区域竞争转向国际竞争;从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从单纯的市场份额竞争转向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竞争;从价格战、广告战的低层次竞争转向追求产品附加值的高层次竞争。

记者认为,对于服装业这个市场化程度极高、政府干涉较少、民营经济居于主流的产业来说,面临人世以来的新变局,最需要解决的是“协会人世”和“企业人世”。就前者来说,各级行业协会作为服装企业的自愿联合体,离人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自觉加强服装产业经济研究,整合单个企业的优势,发挥行业的集聚效应,比如最近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针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日益突出的产业集群现象,推出首批全国纺织基地市(县)、特色城(镇);以及如何熟悉游戏规则,规避竞争风险,比如针对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大量贸易壁垒,建立完善的反倾销及出口障碍防范等机制等等,行业协会急需应从“政府主导型”转为“民间服务型”,并实现从“服务型”向“规划型”和“贸易型”转化。就后者来说,虽然国内相当多的服装企业已经树立起人世的危机感,但是却“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曾把中国服装企业的现状形象地称为“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并认为人世后中国服装企业的出路在于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服装时报/陈强 李鹏)

1  
阅读数量(49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