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正文

在产业链上寻觅生机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亚麻纱出口配额限制、出口退税下调,一系列难题摆在金鹰股份有限公司(金鹰股份,600232)董事长傅国定的面前。作为中国最大的绢、麻纺织及纺机制造公司的当家人,少言寡语的傅国定对当前的困境已经有所准备,这不是他第一次面对风浪。

  尽管纺织行业生存环境恶劣,过去3年来金鹰股份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仍然达到14.5%,远高于0.8%的纺织品行业平均水平,麻纺和绢纺是其独占鳌头的两大领域。在绢麻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市场上,金鹰占据了全国85%的份额;在亚麻纺织行业里,金鹰拥有7.3万锭的纺纱规模和10%的亚麻纱市场占有率,目前是全国最大的亚麻纺织企业;而在较为传统的绢纺行业,金鹰6万锭的绢纺生产规模几乎接近其5大竞争对手的总和,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15%。金鹰股份最独特的竞争力在于纺织工艺与纺织机械相结合。“我们的对手往往用我们制造的设备生产产品,然后再来和我们竞争。” 63岁的傅国定笑着说。

  除了每年1/3的时间在各地奔波,傅国定始终坚持早晨7点上班、深夜12点下班的超长工作时间。“别人每天24小时,他要28小时。”在金鹰公司工作了10多年的司机陈宏伟这样描述他的老板。据2006年金鹰股份年报披露,董事长傅国定的年薪仅为11.2万元,在金鹰股份公司中没有任何股份。金鹰股份的最大股东金鹰集团(持有金鹰股份58.95%的股份)的实际控股公司——浙江定海纺织机械总厂,至今仍然是一家集体性质的企业。傅国定并未排除未来给管理层配股的可能。

  尽管目前并不拥有金鹰的股份,傅国定却是金鹰真正的创始人。早在1966年,在朋友的举荐下,他离开造船厂,组织20多名车工、锻工“偷偷摸摸”地建起一家“铁器社”,做各种纺织机械零部件的简单加工——这是金鹰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经过10年发展,“铁器社”变成了舟山一家颇具规模的制造企业——舟山市定海纺织机械厂。然而,傅国定和几位业务精干的“精兵强将”却在1976年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被排挤出了他们一手创立的工厂。当1年多后,傅国定被再次请回这家工厂时,工厂已经处于倒闭的边缘。他不得不从头开始。

  1979年春天,傅国定在湖北出差推销纺织机械零部件时,偶然发现了沿途大量积压的苎麻。傅国定感到奇怪,当时在国际市场上麻纺品十分热销,这种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草”的苎麻在国内却无人问津。这一发现成了定海纺织机械厂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机,尤其是苎麻积压的原因竟然是中国没有一家专门生产苎麻加工设备的企业。同年底,定海纺织机械厂的17种苎麻纺织设备成功投放市场。之后的10年,定海纺织机械厂保持了销售收入每年翻一番的成长速度,到1989年他们的苎麻纺机的市场占有率为75%。

  就在定海纺机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傅国定第一次遇到西方国家开始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挑战。苎麻纺织业瞬间一落千丈,农民甚至将田地种植的苎麻连根拔掉。找不到市场的定海纺机陷入了无底深渊。危急之时,傅国定决定把业务重心转向当时利润率颇高的绢纺织机械的生产。

  机械工人出身的傅国定对机械技术有着特别的兴趣,对于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更是不惜成本。1985年,傅国定就在为工厂办起了3年制的纺织与机械技术学校,从中国纺织大学聘请教师授课。从苎麻加工设备生产到绢纺机设备制造的重心转移并没有难倒傅国定,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经验让他们生产的绢纺设备迅速占领了市场。

  尽管金鹰股份的亚麻纺织机械设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国际设备制造商还有不小的差距。1999年,即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鹰股份迎来了一个提升技术的新机遇。有着160多年历史的英国老牌纺织机械工业公司麦凯国际公司(Mackie International Ltd.)由于投资失误,正在出售其纺织机械业务。经过几轮谈判,双方最终在北京达成了收购协议,金鹰收购麦凯全部的无形资产——包括生产技术、产品商标等。拥有了麦凯的技术,金鹰迅速打开了麻纺机械的国际市场。

  但是,单纯依靠纺机制造的市场有限,而纺织品有更大的需求空间。以纺织机械起家的金鹰目前已经占有80%以上的麻丝纺机市场,但去年年报中这块业务体现出来的收入还不到2亿,而目前市场占有率不过百分十几的绢丝和麻纺织的销售规模已经分别超过7亿和8亿。对于当时打算从纺机制造延伸到纺织业务,傅国定还有一条有趣而务实的理由:“机械工人基本上是男性,而纺织工人几乎清一色为女性,建立纺织厂有利于男女比例平衡,可以帮助解决内部职工找对象的问题。”

早在80年代,傅国定就为配合苎麻纺织设备制造建起了第一个苎麻纺织厂。90年代初,又伴随绢纺设备生产规模的扩大在舟山建起了第一个绢纺厂,此后陆续收购四川绵阳绢纺厂和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浙江嘉兴绢纺厂,从而变为中国绢纺产能最大的企业。傅国定组织技术人员利用绢的下脚料落棉,深加工成精品绢丝,将产品售价从每吨不到2万元提高到20多万元。“金鹰”绢丝、绢绸以国内同类产品最高价在市场上出现。1994年,金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在苎麻的市场受到打击以后,傅国定又盯上了亚麻。从90年代初开始,“亚麻热”席卷西欧。然而,当时中国的亚麻纺织规模很小,原因在于人们公认的中国亚麻产地在东北,而且产量非常有限。在经过考察后,傅国定发现虽然靠近原料产地,当时东北发展亚麻纺织仍然有着很多难以克服的劣势:一方面东北的寒冷气候令发展纺织所需要的各种硬件投资相对巨大;另一方面,当时国内亚麻产品的主要市场在深圳、广州,出口则要通过上海或者香港。

  傅国定一心想把亚麻的生产拉到南方,但是从东北将亚麻原料运到南方生产无论如何也不合算。在经过一番仔细调研后,他发现事实上即使在东北的亚麻纺织厂里,亚麻原料仍然80%以上依赖进口。既然原料问题是大家同样面临的问题,那么亚麻到南方生产不但没有任何障碍,反而有优势。1994年,傅国定拿出搜集的各种证据说服管理层启动亚麻纺织成套设备的研制生产。在金鹰的带动下,发现了亚麻商机的南方纺织厂纷纷开始投资亚麻纺织,金鹰则一边卖亚麻纺织机械设备,一边筹建自己的亚麻纺织厂。

  目前,金鹰的麻纺织原料仍然有70%依靠进口。纺织行业业恶劣的宏观环境和竞争形势不断挤压着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目前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维持在3%左右。近年来,从法国、比利时进口的麻纺织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去年以来,亚麻原料价格上涨25%,而成品麻纱的国际市场价格不涨反跌。去年,国际市场再次利用出口配额打压中国的亚麻纱出口,即便是拥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金鹰股份也未能幸免,因为麻类纺织及其机械占据了其一半以上的营业收入。从金鹰股份最近3年的年报不难看出,其主营业务收入虽然在持续增长,但是净利润却在年年下降,2006年净利润率为6.4%。

  天灾也突然降临,2005年8月7日晚,强台风“麦莎”袭击了位于舟山小沙镇的金鹰股份总部的工厂。一夜之间,金鹰股份累计直接和间接损失达到2亿元,他们不得不花上两、三年的时间来消化这场“天灾”带来的损失。

  可以考虑退休的傅国定没有在这时放下金鹰。从几年前开始,他就已经在为金鹰麻纺在上游和下游寻找出路。两年前,金鹰股份在新疆伊犁等地区建立了5个亚麻原料种植、加工基地,几乎垄断了新疆2/3以上的亚麻原料。如果这几个基地完全实现产能,全国60%以上的亚麻原料将为金鹰股份掌控。针对国产亚麻品质不如进口亚麻的问题,金鹰加强和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品质优良的“雨露麻”品种。

  亚麻纱的价格在不断下跌,但高档亚麻服饰或家纺产品的价格却并不低。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金鹰染整有限公司在加强亚麻染整技术的开发,并向服装和家纺类产品的产业链终端发展。“我们曾经把亚麻的主要市场放在国外,现在培养国内丝、麻的消费市场更有意义,而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丝、麻特色品牌。”傅国定说。在舟山城区,第一家金鹰服装和家纺专卖店已经开出,价格定位在中、高档消费者。傅国定目前正在酝酿让更多的金鹰品牌专卖店出现在全国各地。


1  
阅读数量(78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人物专访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