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原料专区 >正文

经济危机下棉花价格回暖道路曲折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2日

  生意社12月22日讯 暗潮涌动的2008年对于国内棉花生产、贸易相关行业来说是“冰火两重天”的一年。2008年上半年棉农承受着棉花种植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而下半年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起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疯狂牛市行情后快速滑落,棉花价格亦难以独善其身。棉花价格跌跌不休给棉农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打击。同时,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国内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迅速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出口利润缩水,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高涨,纺织企业融资困难等多重压力下,市场严重萎缩,纺织企业发展进入“寒冰时代”。

  面对棉花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购销低迷,面对国内纺织企业出现的经营困境,面对出口贸易急剧萎缩,一年来政府陆续采取多项救市政策稳定棉花市场价格,扶持纺织企业发展。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由虚拟经济不断向各国实体经济侵蚀的过程中,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和不景气的氛围中,在国际进口棉花价格对国内棉花比价效应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下,国内棉花市场能否“傲雪迎春”度过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呢?本文回顾了2008年棉花市场价格走势及其特点,展望2009年棉花市场、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使得我们对棉花市场有了总结性、前瞻性的认识。

  2008年棉花期价走势回顾及特点分析

  2008年郑棉总体走势基本可以简要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2日—3月4日):郑棉呈现振荡缓慢上涨趋势,期价主要运行于14750—16370元/吨之间。主要是由于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继续保持16%的增速,对棉花需求持续增加。国内棉花产量虽然在2007年增产到772万吨,但由于全球农产品正处于牛势阶段,美棉也正处于加速上涨阶段,美棉高位运行于65—85美分/磅区间,国际棉花价格对国内棉花价格优势不明显。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背景下,纺织企业进口外棉的动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国内纺织企业对进口棉花的依赖,使得国内棉花需求相对较活跃。

  第二阶段(3月5日—9月26日):郑棉呈现振荡并持续下滑态势,期价主要运行于16600—13000元/吨之间。国家为抑制经济过热、过快,采取了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银根紧缩,导致纺织企业融资困难。而上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给国内纺织行业造成巨大的压力,人民币的加速升值对棉价上涨亦产生了抑制作用,升值导致下游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汇兑损失增加,存在利润被“吞噬”等问题,下游企业的效益下滑直接传递至原料市场,从而导致了棉花需求明显锐减。此外,美国次级债危机出现并逐步加剧,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带动了美棉的持续走低,郑棉在其带动下跌势绵绵。


1  
阅读数量(3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原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