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原料专区 >正文

“东桑西移”的淅川样本

来源: 发布时间:2008年09月03日
“奇葩”遭遇“寒流”

再有半个月就要收秋茧了,可淅川县丰达茧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天培却病倒了。“公司收上来的春茧和夏茧还没有卖掉,已经占用了公司全部资金,收购秋茧的资金还没有着落。”电话中的声音有些沙哑。

丰达公司在淅川县寺湾镇。公司办公室主任杨金华,拉着记者去看公司的仓库。两大仓库里,堆满了装在袋子里的蚕茧。“这是公司收上来的春茧和夏茧,因为价格太低,一直在仓库里放着,等着看下半年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杨金华摸了摸袋子,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寺湾镇是淅川县种桑养蚕最多的乡镇。走进寺湾镇,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景象:新村秀美,楼房林立,庭院优美,百姓富裕……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得益于“东桑西移”项目在该镇的全面启动。据镇党委书记全建军介绍,全县6万亩桑园,该镇就占到2.8万亩,年养蚕6万张,成为中原桑蚕第一大镇。今年3月,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检查组来到淅川,称赞寺湾镇桑蚕是“山区桑蚕业的一朵奇葩”。

检查组的专家们没有预料到,收购蚕茧的丰达公司没有想到,种桑养蚕的农户想也没想,这朵“奇葩”会遭遇到一股“寒流”。

这股“寒流”就是国际经济不景气引发的中国纺织业出口锐减,由此带来的纺织公司倒闭,进而影响到最下游的蚕茧价格大幅下跌。

  “中原桑蚕第一县”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

县里上世纪80年代从浙江引进湖桑,开始了种桑养蚕。其间经历了起起伏伏:因生态、经济效益良好,1986年该县把种桑养蚕作为特色产业培育发展;90年代初茧丝绸市场低迷,种植户出现了砍桑毁树的现象;上世纪末,再次受到市场形势低迷的冲击,县乡政府采取对农民实行桑苗补贴、对蚕茧实行最低保护收购价,没有出现砍桑毁树现象;从2000年开始,随着国际茧丝绸市场形势好转,淅川桑蚕产业稳步发展。

当淅川县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的时候,一项来自国家的计划,为该县桑蚕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一计划就是商务部2006年底实施的“东桑西移”工程。

商务部在《通知》中说: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茧丝绸行业结构调整,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公共财政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加快中西部地区桑蚕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我国丝绸行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通知》下发后,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开始了“抢抓机遇”,我省南阳市的淅川、镇平、社旗三县,被确定为“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实施县。

2007年,淅川县提出了“发展桑蚕产业、建设生态大镇、确保一江清水、服务南水北调”的思路,迅速启动了“东桑西移”项目。

作为项目实施地,淅川县最想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技术,二是稳定价格,丰达茧丝绸有限公司承担了这一任务。公司围绕“东桑西移”、服务桑蚕发展的经营理念,担当起桑蚕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公司根据蚕茧价格走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避免桑蚕产业发展的盲目性。实行统一规划栽植、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的生产模式,确保产业良性发展。

“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使淅川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6万亩,桑园面积、养蚕量、产茧量和桑蚕产值均位居河南第一位,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原桑蚕第一县”。同时打造了沿丹江万亩生态林带,使丹江沿岸150公里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保证了一渠清水送北京。

“淅川样本”的典型意义

寺湾镇是淅川的种桑养蚕大镇,大坪村又是镇里种桑养蚕的主要村庄。

村民胡吉福正在自家院子后面建造塑料大棚。在大棚里养蚕,既节省了房屋空间,又能提高养蚕效益,况且,县里对养蚕产业实行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搭建一个60平米的大棚,丰达公司提供120米铝塑管和1200元现金补贴。

尽管现在蚕茧价格底,但胡吉福夫妇和大多数养蚕户一样,没有砍桑毁树,20多年的养蚕经历,他们知道早晚价格会升上来的,如果把桑园毁了,价格高涨了,再把桑园建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

为了发展种桑养蚕这个产业,淅川县成立了特产办,特产办主任马有志,对“东桑西移”工程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市场就是有高峰有低谷,国际大形势会有好转,国内经济形势还很良好,茧丝绸价格会重新升上来。

他说,“东桑西移”战略实施以来,对于扩大优质茧源和农民的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他也对“东桑西移”项目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建议:

种蚕养桑、经营茧丝绸,虽然有国家政策支持,但是企业投资成本较大,而且风险大。养蚕户有最低收购价格保护,下游出口丝绸的企业有国家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的保护,而收购蚕茧的上游企业,他们的利益谁来保护?一旦这些企业垮掉了,农民就不能够实现可持续受益。

作为企业负责人的陈天培,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国家对“东桑西移”项目有贷款上的政策支持,但金融部门有自己的放贷规定,考虑到风险,越是资金链断了的企业,他们越不敢贷款。

有关专家指出,“淅川样本”的典型意义在于:不仅仅是“东桑西移”工程,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何让承接来的产业在当地落地生根,并根深叶茂,而不仅仅是一接了之,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希望政府有更加明确的措施。只有这样,承接而来的产业才能够“风景这边独好”。


1  
阅读数量(27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原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