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原料专区 >正文

2007中国国际丝绸论坛26日杭州隆重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29日

  10月26日下午2点,由中国丝绸协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07中国国际丝绸论坛”在杭州黄龙饭店隆重举行。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副主任王北鹰;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戈辉;杭州市政府副市长沈坚等领导出席本届论坛。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老总、设计团队云集杭州,共同分析丝绸产业发展趋势,介绍交流丝绸行业最新科研成果,探讨国际丝绸产品品牌建设与创新。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副主任王北鹰在论坛上致辞,他说,由于我国茧丝绸业不仅具有悠久历史和经济文化传统特色,而且具有资源可再生、持续发展、天然环保造福人类等特色,2006年中国商务部将“东桑西移”作为一项体现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系统工程进行推广。“东桑西移”工程是商务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工程实施一年来,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茧丝绸产业的提升,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转变了生产方式,提高了产业竞争力,优化了区域结构,提高了乡村文明,被誉为“富民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种桑养蚕正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戈辉也在论坛上表示,在中国举办的第一届论坛上,各国茧丝绸业的发展同行们坚持“交流、合作、发展”的主旨,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谋世界丝绸业的发展,推动了各国丝绸生产、贸易企业和科研单位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本届为第二届,其论坛主旨是“时尚、品牌、创新”。各国茧丝绸界的代表将在交流本国茧丝绸业发展情况的同时,也共同探讨推动世界茧丝绸业时尚、品牌与创新水平的提升。

  杭州市副市长沈坚在论坛上说,杭州素有“丝绸之府”之称,不仅丝绸产品丰富,盛产优质蚕茧、生丝、丝绸制品,而且历史文化悠久。近年来杭州丝绸在调整中发展,万事利、达利、凯喜雅、等一批丝绸企业迅速壮大,品牌优势日益凸显。2006年全市已有丝绸生产企业(不包括丝绸服装企业)205家,产值约86亿元,杭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绸都”。


1  
阅读数量(57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原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