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原料专区 >正文

中国在全球棉花和纺织市场中所起的作用 (一)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07月12日
随着2005年1月1日全球纺服配额终结日期的临近,有些国家的纺织组织担心,一旦纺织&服装贸易自由化,某些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可能在短时期内挤垮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破坏当前的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秩序。那么,多种纤维协定(MFA)中的限制与10年前乌拉圭回合中纺织服装协定(ATC)追求的全球贸易自由化到底对全球贸易产生什么影响?一份来自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农业经济师和德州大学助理教授合作的研究报告说,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多种纤维协定中的全球纺织&服装贸易保护政策不仅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而且也限制了工业国家的出口,因而,降低了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量。当自由化可能导致富国与穷国在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的竞争时,它也能够促使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并扩大世界贸易。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扩大服装出口规模,而当发展中国家在扩大服装(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出口时,他们对工业国家的纺织品(通常是资金密集型)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工业国家的出口也会增长。报告说,与亚洲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服装出口增长率保持在一个平均值,略高于印度,但略低于其余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国纺织品出口在自由贸易初期增长5个百分点,到2014年增长12个百分点。只有当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出口增长达到20-30%的时候,才意味着部分其他出口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这一结果较某些人士最悲观的假设相差很远。对中国纺织工业更具体的观察预示,即使中国服装出口增长超过16%,它仍然不可能刺激中国纺织生产的增幅超过10%。因此,中国的纺织工业不能够垄断世界市场。中国在全球棉花和纺织市场中所起的作用一文将提交2004年8月在科罗拉多州丹佛举行的美国农业经济协会年会。该文件的作者是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农业经济师和德州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文件共分五部分:概要、导言、方法、结果、结论。文件内容仅反映作者的看法,并不代表美国农业部或德州大学的观点。概要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的成长已经成为全球棉花和纺织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自从中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T & A )出口增长已经超过40%,中国棉花消费量已经提高34%。截至2003年底,中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将其在世界T&A 出口市场的份额提高近一倍,大约为21%。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T&A 出口受到发达国家根据多种纤维协议(MFA)实施的配额限制。根据乌拉圭回合签订的纺织和服装协议(ATC), 各种配额将从1995年起逐渐取消,到2004年底全部取消。本研究分析中国纺织工业在 ATC 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将给中国棉花产业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假定收入与汇率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选则的ATC 脚本均预示,中国服装净出口、纺织品生产、棉花用量、棉花产量以及棉花进口都将出现增长。研究还发现,这些结果对于预期的全球效益增长评估颇具敏感性。导言影响全球纺织和服装贸易的因素很多。例如,服装消费对于收入和价格来说比食品更敏感。国际跨行业分析显示,2003年高收入国家服装消费有大约0.9的收入弹性,食品有0.1-0.3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果。美国纺织贸易时间数列分析预示,市场对棉产品进口的反应甚至更大。1989的研究发现,美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与实际汇率有3.1的弹性,与主导经济指数有3.3的弹性。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纤维价格以及汇率均出现大幅波动。美国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进口国。美国近年的纺织&服装进口相对其他产品的增幅较高,而这几年正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TC 自由化开始,以及美元特别坚挺的时候。但2003/04市场年度美国棉纺织净进口估计与上年持平。从1995/96年至2002/03年,纺织品净进口年年增长。2000/01年和2001/02年美国国内棉纺织品消费总量减少,而进口年增长高达5%。2002/03年棉纺织品进口年增长为18%,最近增幅降至0%。这些变化说明各个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受市场力的影响。贸易政策是另一个因素。几十年来全球纺织&服装(T&A)贸易一直受配额和其他保护措施的限制,MFA (多种纤维协议)对全球服装贸易大约有40%的影响力。美国和欧盟将取消MFA 配额,而发展中国家也有义务根据ATC协议取消不符合关贸总协定精神的纺织&服装进口障碍。为了与世贸组织争端小组规则保持一致,有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改变了政策。因此,当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盟)的出口机遇越来越多的时候,根据ATC精神,他们的纺织工业可能也面临本国市场上的进口竞争。另外,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工业受到MFA 配额的直接保护。当配额限制出口机会时,出口国家的纺织品制造商将资源转入较小的不受配额限制的纺织生产国。因而,配额不时的将纺织生产投资从成功的出口国家转入其他国家,否则,这些国家的生产和出口能力将非常薄弱。具有代表性的是,虽然部分国家享受美国或欧盟的优惠待遇,但配额最终还是要强加在这些国家头上,只是建在这些国家的服装生产线受到MFA 的直接保护。中国不属于这些国家之列。中国的出口相对受到MFA的制约。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投资很多,但目的不是利用中国的出口优惠待遇,(由于外国采购商必须对最终成品投入更大的监管力度,因此服装领域的合资企业越来越普遍,其数量超过纺织领域)。有些其他国家担心,一旦纺织贸易自由化,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可能挤垮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世界棉花贸易相对较少受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影响。但作为纺织生产原料,棉花贸易可能由于世界纺织&服装贸易政策改变的间接影响而发生很大的变化。正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一样,中国常常也是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中国的政策趋势,不论是减少还是增加进口,作为一个重要的棉花市场,中国对世界棉花价格的重要性只能越来越大。作为一个进口大国,中国进入采购市场,棉花价格可能攀至90年代中期的峰顶,中国推出采购市场,价格则可能向1999-2001年的低谷靠拢。本文通过研究 MFA 配额结束后的可选假设脚本以及 ATC 制定的其他贸易限制,分析了中国纺织工业以及纺织工业对中国棉花产业的影响。这项分析中所使用的模式不可能捕获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中剧烈的短期波动,因此,分析结果不应被视为一种预测。这项动态计算机综合平衡(CGE)模式用来分析纺织&服装生产及消费的全球性重组将如何改变中国的纺织生产。中国农业领域的一项计量经济学平衡模式被用来调查纺织工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中国棉花消费、区域棉花生产以及棉花贸易的影响。 方法该研究调查了中国纺织工业可能在ATC 协议取消后的矛盾中发生的变化。所使用的CGE 模式将全球纺织&服装贸易一体化。历史趋势预示,世界纺织&服装贸易可能增长,因此世界市场结构的变化可能继续不受贸易政策改变的影响。同样,世界纺织&服装贸易因短期宏观经济因素而产生波动,如收入增长异常高或异常薄弱的时期。我们在此仅做研究不做预测。短期内,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可能诱发产量的变化和超时贸易,看起来与本研究预计的假设冲突有很大区别。从更长的角度看,我们不能预测未来的趋势,或未来结构变化的速度。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有时被称为 ‘反事实’或者假设情节分析。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定市场结构增长和变化趋势,ATC的实施将如何促进世界贸易的增长或引起世界市场结构发生进一步的变化?我们在使用反事实法的时候结合了计算综合平衡法(CGE)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中使用的intertemporal CGE 模式出自Diao 和 Somwaru 的2000 / 2001文献。本研究使用的中国农业经济模式出自Fang 和 Babcock的 2003 文献,近期一直被农业部和德州技术大学的实用经济学不断发展。本研究将两种模式放在一起,依赖CGE 模式的全球经济覆盖面捕获指导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世界经济变化因素。在后-ATC 时期,依靠经济模式来分析中国纺织工业成长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研究中利用的intertemporal CGE 模式数据来自GTAP 数据库第6版本,首次发表于(GTAP 2003), 包括2001年各国 / 地区在全球贸易、生产以及消费中的数据。原始数据包括85个国家 / 地区和57个综合行业。我们在研究中将统计数据输入14个国家 / 地区和7个行业,包括棉花、其他农作物、牲畜、加工食品、纺织品、服装、综合制造及服务行业。在研究中,我们首次将受多种纤维协定(MFA)限制和非限制的出口国家分组。尤其是受MFA限制的出口国家包括(1)中国,(2)印度,(3)大多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马来西亚),(4)中东,(5)前苏联地区的国家,(6)拉丁美洲国家(不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国家),(7)其他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另一方面,由于特惠贸易协议,以下地区出口不受限制:(8)北非地区和东欧国家,(9)其他非洲国家地区(代表在欧洲市场不受限制的发展中国家),(10)墨西哥地区和加勒比海国家,(代表在北美市场不受限制的国家)。研究还将以下工业国家作为全球主要进出口国:(11)北美(美国和加拿大),(12)欧盟,两个非限制的地区:(1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14)日本,中国台湾,香港(特区),韩国。由于当前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和韩国的服装出口未使用配额,我们在研究模式中将他们视为发达地区和国家。ATC的实施预计直接影响纺织品 & 服装(T&A) 贸易。其他因素也影响T&A 贸易,并且ATC的实际实施将导致影响市场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一个国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变化也通过产入和产出、供需关系以及价格互动影响该国的国内经济及世界经济。本研究试图捕获经济活动中类似的联接,评估 ATC 的实施对世界经济的综合影响。Intertemporal 模式得到的信息显示,资源再分配、动态投资 / 生产、消费 / 节约、以及国际资金流动都能获取利益。这项研究的重点放在后-MFA时期世界市场可能发生的转变。本研究概述了进出口国家是否获得MFA配额费用问题。由于进口国政府没有拍卖配额,因此,进口数量限制所发生的费用应该由出口国家使用。但近期研究证明,在许多情况下,进口公司能够行使市场影响力并获得至少部分配额费用。对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配额费用的损失将是社会福利变化的一个负面因素。MFA 限制给部分发展中国家对设限国家(北美和欧洲)的纺织&服装出口制造了困难,降低了他们的出口效率。在后-MFA时期,发展中国家[包括(1)-(7)]的纺织&服装出口变得相对容易,因此,出口增长。但本研究没有假设受限出口国在MFA 配额取消之后损失配额费用的问题。我们利用CGE模型模拟了MFA配额取消之后受限出口国/地区(1)-(6)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效率提高的效果。我们分析了纺织品&服装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91个国家在37年的国家收入。基于这一经济分析,我们在模拟中用外因提高了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增长幅度。从技术上,我们用外因将这些地区的年出口效率提高0.3个百分点(但国家之间有差距):假设MFA 配额取消将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能力提高,我们计算了各个发展中出口国的纺织品&服装(T&A)所占GDP的比例。我们假设这个比率代表每个国家的出口效率(相当于找到一个产能指数的原始方法)。两个可选脚本也测试出效率增幅差异在4-5个百分点。此外,我们假设所有国家(包括受MFA限制的发展中国家)的其他的纺织&服装进口贸易壁垒(关税)均被削减,各个国家进口平均关税削减后的水平接近。把发展中国家的综合贸易障碍减少输入模拟方法,包括 ATC 随着 MFA 逐步淘汰的互惠制改革。分析的下一步是在模拟中利用CGE方法评估中国纺织产量随经济计量模式出现的变化。这要求假定纺织产量和纤维用量之间的关系。不断增长的纺织生产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包括纤维,假设纺织产量的变化可以在一比一的基础上转换成中国的纤维需求变化。而且,当CGE方法模拟的中国纺织产量增长出现价值变化时,反应尤其强烈的是较高的纺织品价格,每个美元的纤维出口含量可能随着FMA的结束而提高。一个普遍的预言证明,服装贸易数量限制提高质量。如此,自由贸易可能导致市场转向美元纤维含量高的产品。在计量经济学模式中,中国的棉花被当作全球综合供求框架的一部分,这个框架包括中国、美国、欧盟、非洲以及20个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及预测性的宏观变量(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汇率、人口、以及GDP通货紧缩)来源于食品和农业政策研究所(FAPRI)。棉花产量、用量、期末库存、进口和出口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产量、供应和分配(PSD)数据库。工厂纤维用量和人造纤维数据来源于粮农组织世界纤维用量调查,以及对不同国家的私人调查。棉花模型的主要组成有供应、需求、价格联系方程式,人造纤维产量,以及一个纺织产量方程式。棉花种植面积模拟运用了两阶段框架。第一阶段确定总面积。第二阶段利用经济变量(预期的净利润)来确定棉花和主要替代作物的播种情况(区域分配)。中国棉花生产有三个地区:1)黄河或华北平原,包括河南和山东,2)长江流域,包括江苏和安徽,3)西北地区,主要是新疆。在局部均衡模型中,三个地区以独立的种植模式和单产等式被分别模拟。主要的竞争农作物分布如下:水稻在长江流域,大豆和棉花在黄河流域,玉米在西北地区。棉花的国内产量模拟也分两个阶段:国内纤维总用量和纤维用量中棉花所占比例。在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国。自1997年以来,化学纤维用量增长迅猛,已经超过棉花。棉花在全部纱线生产中所占比例从1982年的86%降至近年来的大约60%。在本模型中,有利的纤维价格(棉花、羊毛及聚酯)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决定总的纤维用量,棉花和其他纤维的价格比率习惯上由棉花比例与人造纤维比例决定。聚酯(人造纤维代表)和全球棉花(A 指数)的价格由全球净贸易量来决定。国内棉花价格也由国内产量、用量、净贸易量以及期末库存来决定。在这项研究中,国内纤维总用量的变化被强加在经济计量模式中,每个 CGE 方法分析结果和模式中剩余的变量可以自由调整,以完成反事实脚本。CGE模型显示长期经济(50年)非常乐观,但这项研究只检测2004年之后的10年中,中国和全球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虽然这一段时间较短,但它的长度足以了解较大的调整和投资与政策变化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一段时间足以保证其他意外事件不至于导致研究结果无效。(泰泰编译)

1  
阅读数量(20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原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