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原料专区 >正文

棉花期货对新年度棉花市场影响及应对策略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08月02日
《期货日报》7月30日刊登题为《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棉花期货对新年度棉花市场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的文章,内容如下:  2003/2004棉花年度可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度,棉价跌宕起伏,行情波澜壮阔,连绵300天,起伏6000点,连专家都不得不用“反常”两个字来解释,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去年,灾害天气造成棉花大面积减产,国内棉花资源严重短缺,收购环节出现抢收,价格攀升,区域现货价一度摸高19000元/吨。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无形之手开始调控,国家增发棉花进口配额,由原来的89.4万吨升至200万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棉价开始回落。同时建立在中远期合同交易基础上的电子撮合市场推波助澜,撮合价一路下跌,后期现货月份跌到12500元/吨下方。其后银根收缩、通货缺口产生,棉花现货市场由疲软、销售不畅,发展为逐步出现价格管涌、塌方,乃至跳水性补跌。棉价的暴跌致使包括纺织业在内的产业链受到严重的冲击,具体表现在棉花市场购销低沉,物流、资金流阻滞。棉花企业尤其是流通商深度被套,由于众多棉企没有套期保值、撮合锁仓的先期准备和经验,市场风险凸现。为数不少的棉花企业元气挫伤,持续经营能力出现危机,甚至不得不被动退出该行业。后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再加上国家收储等利好措施的出台,影响下跌的主导因素化解,棉价逐步进入价值回归阶段。  即将来临的2004/2005棉花经营年度,是棉花购销体制深化改革的一年,也将是一个新的经营理念和传统经营模式冲撞交汇的一年,是一个虚拟经济和实体经营在棉花这个品种上行将并存的一年,对整个涉棉企业都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笔者就棉花期货已上市的背景下,2004/2005年度棉花市场的新特征及其应对策略谈以下几点:  一、转变经营观念,适应新情况,抓住新机遇  新情况是什么?第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棉花企业深刻调整仍将继续,市场准入、行业整合将引导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后期,实力雄厚、经营规模进一步巨型化的棉花企业将会形成,这既是宏观经济战略的内在需要,也是应对WTO的外在需要。第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继续走向深入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全国性的棉花集中市场形成。除了分散的、割据的市场外,棉市又增加了集中性的统一市场。棉花期货的上市使该品种具备了两重性,这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实体棉花经营格局,传统的经营模式常采用的打地区差、余缺差、批零差、时间差的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众多利润差开始向时间差汇集。对于棉企来说,期市作为两个制高点的另一端,开辟棉花套保套利,实现期现结合,从容面对两个市场是应该建立的新优势。  二、传统购销网络的健全与升级  棉花企业都有自己传统的经营强项,都有长期互利的外联合作伙伴,继续加强购进网络的建设非常重要。棉花行业整合并不意味着竞争强度减弱,反而预示着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竞争层次在升级。购进网络是棉花企业的成本中心,其核心工作应该是保质并低成本取得棉花资源。相比之下,销售网络就可以整合为企业的利润中心。棉花企业的两个中心建设在新形势下,遇到了新挑战。棉企由于具备强大的传统购进渠道和销售网络,其经营同时具有买入保值和卖出保值双向操作业务的优势,期货市场给棉花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条新的经营渠道。  三、棉花期货标准化合约的特征与棉花收储  从郑商所棉花期货标准化合约可以看出,合约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1)交割月份连续,一年12个月份,只有传统长假所在的2月份没有设计交割,其它月份均有合约交割,这与小麦、大豆等农产品期货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棉花期货基本上月月都是现货月,其现货氛围非常浓厚,这意味着交割月的期货定价对现货价的指导意义更强烈。(2)棉花期货仓单生成成本大大低于大豆、强麦、硬麦等品种,也即现货转期货的门槛大大降低,相当多的棉花可以通畅地流入期货市场。(3)目前棉花期货指定交割库有12个并且还在发展,再加上已经上市的一号棉标准仓单是最通用的国标328,其最小交割单位的设计很有利于中小企业注册仓单。这一切都是为涉棉企业方便套期保值而量身定做,非常有利于涉棉企业双向运作。  新的棉花年度,涉棉企业可以从收购、加工、检验、包装、存放、运输等各环节全盘布局,立足两个市场收储棉花,细分品级棉,有计划地分类保质收购和加工、分级、包装,努力尽可能地使所形成的资源,既满足合理成本的要求,又符合棉花期货合约仓单注册质量,做到主题品级清晰,等级配比合理。  四、开辟套期保值业务,为棉花经营保驾护航  具有回避风险功能的期货市场为生产经营者规避、转移或者分散价格风险提供了良好的途径,这也是期货市场得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棉花是一种季节周期性非常强的品种,天气变化对其产量和质量有显著的影响,棉价素有“气象经济”之称。棉花生产经营者的价格风险不仅存在,甚至更大。棉花期货是证监会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个上市的新品种,国家开辟期货棉花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涉棉企业能够规避风险,同时政府也会通过这个市场发现和引导价格,以避免棉价出现大起大落。从目前情况来看,棉花期货推出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已与纽约棉花期货价格形成互动,并能反过来影响美棉的走势。目前郑州棉花期货走势稳健,成交量、持仓量稳步上升,价格定位情况也比较合理,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涉棉企业应充分运用期货市场各种交易策略,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1.卖期保值策略的运用。企业在收购棉花时主要是防止价格回落,当然购进决策是建立在对现货成本、宏观政策及供求存等综合因素判断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受期间成本推动,加上棉花一年收获一次所形成的库存逐步减少的预期,远期棉花期货价格通常高企。此时企业可酌情在远期期货合约上逐步卖出,这样就可实现利润锁定,把现货下跌的风险控制住。如果期价受到短期因素影响出现下跌,卖期保值头寸就会获利较大,即使现货价格也出现下跌,但由于其反映滞后,其影响也只是企业赢利的减少,这是因为期货空头头寸已经实现盈利。如果期价上升,企业就可在期货市场上交割现货,因为收购环节是按照期货交割仓单的要求把关。  2.买期保值策略的运用。如果在棉花生长关键期,气候出现反常,或其它综合评判因素推动价格上涨,此时现货棉花还未产出,企业就应在期货市场价格较低的时候,先期买进期货棉花,并适时启动销售网络,实施远期合同销售,到交割月再在期货市场提货,发运生产厂家,这样企业就能控制购进环节的价格风险。如果收购季节来临,棉价下跌到低谷,购进网络仍然能顺利购进到质优价廉的棉花,以期顺价销售,从而继续组织全年的棉花流通业务。  3.强化期货行情的分析预测以及政策研究和信息分析处理工作。套期保值、期现结合、双向运作,都要建立在科学的走势预测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机械的差价论。建立数学模型,对形成期货、现货及其结合点的预测系统和决策操作系统非常重要,西方对冲基金的主流交易模型就是相对成熟的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4.正确把握各种棉花市场的套利机会。目前除了郑州期货市场,还有国内的CNCE、HZCE等棉花现货市场,有的是以电子撮合为手段,有的是以竞拍为交易载体,另外还有美国纽约的棉花期货市场,都应是涉棉企业的视点和触角。套利方式除了本市场的跨期间套做,还有多种多样的跨市、跨品种套利,其共同特点是风险较小、成本低。但做这些交易的前提是,一定要熟悉这些市场的个性及交易规则,研究工作要前置。  5.采取以人为本的经营战略。应对国家棉花流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及新年度棉花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棉企就需要立足两个市场展开生产经营,而落实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部门职能也必不可少。  6.制定套期保值操作原则。只做棉花期货,不涉猎其它品种;只做套期保值,不做投机业务;套保业务与现货需求数量相等,切忌超量运作;保值合约月份与现货需求月份相同或接近。要使期货套保业务真正实现为企业现货经营保驾护航。  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新形势下的学习和培训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新情况下是必要的。经营思路与客观情况出现偏差是正常的。经营模型越能适应市场,越能反映模型的科学性,修正越及时,偏差就会越小。虚拟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期货是棉花购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虚拟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瞬息万变、快能胜慢,这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大胜小。它对于全行业来说都是新生事物,棉企既要不断地学习、总结和交流棉花现货市场的运行规律,也要学习、研究和交流棉花期货市场的运行规律和交易技巧。

1  
阅读数量(57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原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