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原料专区 >正文

2005年后我国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可能继续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03月02日
棉花进口从去年以来承载了过多的希望,而限制棉花进口的关税配额被有关方面,特别是用棉企业视为“拦路虎”。 2005年,国内用棉企业期盼已久,因为大家认为,届时配额限制将被取消,棉花进口将实现自由化。人们对此寄予的希望似乎要大于对棉花配额的追加。然而,日前记者就2004年追加配额一事采访国家有关部门时得到了意外的消息: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制在2005年以后可能还将继续。 各方呼声高居不下 去年国家追加了50万吨的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加上今年的89.4万吨的配额量,依然弥补不了今年的用棉缺口。据有关方面预测,今年棉花缺口大约在190万吨左右,因此,国内用棉方面要求提前放开配额限制和增加配额的呼声一直不断并十分强烈。 “取消配额制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融为一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内与国外两大市场的棉花资源。如果不能提前放开配额限制,那就希望国家能够在今年配额数量的基础上再追加一些。”一些棉纺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美国艾仑宝棉花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尼克西亚前不久表示,中国在2004/05年度仍将是棉花进口大国。国际棉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进口量的影响,市场希望中国能够尽早放开配额限制或增发更多配额。尼克西亚谈到,由于中国目前的配额已经基本被市场消化,如果国内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希望中国政府考虑在今年追加新的配额。 增发配额已经确定 从目前国内的棉花市场看,价格继续处于盘整状态,总体仍然处于高位。相对居高的国内棉价,价格优势明显的进口棉自然具有无穷的诱惑力。但苦于配额限制,目前国内用棉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提供的数字分析,2003年全球棉花库存874万吨,产量2013万吨,消费需求2019万吨,供需基本平衡,因此,我国的棉花缺口可以通过进口棉来填补。 完全可以理解,在国储棉已经无能为力、供需缺口仍然很大的情况下,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国家能够尽快放开配额限制和增发新的配额,以缓解国内企业用棉压力。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非常有限的消息,这位负责人称,目前国家已经明确今年要继续追加棉花进口配额,而且新追加配额很快就会发放,但具体数量尚不能对外公布。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决定发放2004年新增棉花进口配额,主要是为了缩小国内外棉花市场的差价,保护国内棉纺行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棉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 配额限制可能继续 记者在此次采访中还了解到,2005年以后棉花进口可能继续实行配额制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国内用棉企业和有关方面要求放开棉花进口配额限制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在国内棉花产业还相对薄弱,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彻底开放国内棉花市场,对国内棉花产业势必造成巨大冲击,不利于国内棉花产业和棉花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保护棉农的利益。 这位负责人谈到,作为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于1994年4月15日正式签署,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10年。在这10年的过渡期内,各成员以《多种纤维协定》为基础,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协定适用产品为原《多种纤维协定》下的所有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也是《世贸组织协定》中惟一规定了有效期的协定,2005年后,《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即应失效。至此,纺织品配额限制全部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实现自由化。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一体化相联系的是纺织品过渡性保障措施。按照《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规定,如果未一体化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实际威胁,那么,国家可以使用过渡性保障措施,对特定成员的特定产品进口实施配额限制。”该负责人对此特别强调。 鉴于此,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有关规定,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久便通知世贸组织纺织品监督机构,将保留使用过渡性保障措施的权利,并按《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要求提交了纺织品一体化的安排。现世贸组织纺织品监督机构已完成对我国的有关审议,我国可按照《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有关规定,对主要涉及毛、棉、化纤和服装等类别的264个税号的产品实施过渡性保障措施。 这位负责人称,2005年《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失效后,国家将按照新办法保护国内棉花产业,具体的过渡性保障措施还在进一步磋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国家会尽一切可能寻求对国内棉花产业的保护,对棉花进口可能还将继续实行配额制管理。国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节配额数量,在发放总量方面将进一步放宽。(转载自 中国纺织报)

1  
阅读数量(41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原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