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原料专区 >正文

中国在全球棉花和纺织市场中所起的作用 (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04年07月13日
随着2005年1月1日全球纺服配额终结日期的临近,有些国家的纺织组织担心,一旦纺织&服装贸易自由化,某些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可能在短时期内挤垮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破坏当前的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秩序。那么,多种纤维协定(MFA)中的限制与10年前乌拉圭回合中纺织服装协定(ATC)追求的全球贸易自由化到底对全球贸易产生什么影响?一份来自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农业经济师和德州大学助理教授合作的研究报告说,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多种纤维协定中的全球纺织&服装贸易保护政策不仅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而且也限制了工业国家的出口,因而,降低了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量。当自由化可能导致富国与穷国在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的竞争时,它也能够促使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并扩大世界贸易。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扩大服装出口规模,而当发展中国家在扩大服装(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出口时,他们对工业国家的纺织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工业国家的出口也会增长。报告说,与亚洲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服装出口增长率保持在一个平均值,略高于印度,但略低于其余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中国纺织品出口在自由贸易初期增长5个百分点,到2014年增长12个百分点。只有当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出口增长达到20-30%的时候,才意味着部分其他出口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这一结果较某些人士最悲观的假设相差很远。对中国纺织工业更具体的观察预示,即使中国服装出口增长超过16%,它仍然不可能刺激中国纺织生产的增幅超过10%。因此,中国的纺织工业不能够垄断世界市场。中国在全球棉花和纺织市场中所起的作用一文将提交2004年8月在科罗拉多州丹佛举行的美国农业经济协会年会。该文的作者是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农业经济师和德州大学研究助理教授。文章共分五部分:概要、导言、方法、结果、结论。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的看法,并不代表美国农业部或德州大学的观点。结果由于ATC 的实施,全球纺织&服装(T&A)贸易在CGE模式中呈现增长态势。与基础相比,全球T&A贸易每年增长4-1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04年之后的25年里,如果全球T&A 贸易每年增长8个百分点的话,那么,由于实施了ATC, 模型中新的年增长率大约在8.5个百分点。全球贸易自由化之后,最初几年的全球T&A 贸易增长大约在200亿美元,长期增长则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出口国家的效率增幅差异在4-5个百分点,但10年内的影响很小。不过,在25年中,全球贸易效率高低之间2个百分点的差距将导致各国的增长幅度出现明显的差距。与普遍观察到的关税随着加工深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一致,在全球市场,服装进口限制大于纺织品。另外,由于MFA 配额主要与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增长有关,与资金密集型的纺织品相比,配额对劳动密集型的服装产品具有更大的限制作用。因而,基于ATC 协定, 到2014年,全球服装贸易较基线提高9个百分点,而纺织品仅高出7个百分点。毫不奇怪,全球贸易的增长主要源于发展中国家出口更多的服装,在试验模式中,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效率提高,在基本脚本中这些国家的贸易受到最大的限制。然而,模型结果也显示,工业国家的T&A 出口也呈现增长态势。当发展中国家扩大服装出口的时候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他们对工业国家的纺织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工业国家的出口也会增长。这一结果预示,全球T&A贸易保护政策不仅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而且也限制了工业国家的出口机遇,因而,降低了全球T&A 贸易效率。当自由化可能导致富国与穷国在全球T&A市场的竞争时,它也可能促使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并扩大世界贸易。发达国家在自由化初期扩大服装出口。但到2014年,这些增幅将全部小时,因为到那时发展中国家服装产业的投资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从长远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将不断取代他们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服装出口增长保持在平均速度,略高于印度,但略低于其余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凡是不享受对美欧出口优惠待遇的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出口都呈现同样的增长。印度的增幅略低于中国,初期为5%,到2014年为14%。拉丁美洲初期增长4%,到2014年增长12%。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幅最大,初期为9%,到2014年为20%。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马来西亚)增幅相同。中国的服装进口也呈现增长,但小到可以忽略不计。MFA自由化将导致如下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幅发生变化:东南亚和中东国家的出口在低效和高效脚本中的变化非常轻微,高效脚本显示,到2014年出口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在低效脚本中,出口增长低于1个百分点。有趣的是,在高效脚本中,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出口略低于2个百分点。大多地区的情况与这三个地区模拟脚本相同。中国出口在低效脚本中增长1个百分点,但在高脚本中的增长与预测平均值一致。纺织品出口与服装出口情况相同:东南亚增长幅度最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湾跌幅最大。中国出口增幅大约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在发达国家中,只有亚洲的发达国家/地区的纺织品出口有所增长,而且大大高于他们的服装出口增幅。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他们利用近水楼台优势投资亚洲市场,开放资金相对更加密集的纺织品产业。然而,东南亚也在扮演类似的角色,不同的是,他们的服装出口增幅也很强劲。中国纺织品出口在自由贸易初期增长5个百分点,到2014年增长12%。纺织品进口增幅在初期大于出口,为8个百分点。到2014年,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中国纺织生产扩大,因此进口较基线仅增9个百分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出口额基本接近,但最后两年出口增长较快。中国不仅是其他服装加工国的纱与布来源国家,而且是出口服装的来料加工国。加工贸易在中国整个进口贸易中的比重很大,不仅仅是纺织品。中国的纺织品生产随着自由贸易而增长。在ATC实施初期,中国纺织品进口规模增长几乎是出口的两倍,这种情况预示,从平衡角度看纺织品贸易可能无增长。但服装出口增长为中国的纺织生产增长提供了保证。服装出口几乎是纺织品出口的两倍,而服装进口则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随着服装出口和国内需求的增长,服装生产投入将不断提高,中国纺织品工业生产在初期增长1个百分点,到2014年增长3个百分点。全球效率增长差异将中国服装产量提高1个百分点。但对纺织生产的影响较小。在低效增长脚本中,纺织生产增幅小于1个百分点,在高效增长脚本中,纺织生产没有变化。但纤维需求不可能转为与棉花需求的一对一比例。从全球角度看,近10多年来,棉花在纤维用量中所占比例一直下降。中国纱线生产中的情况也真实的反映了这一现象。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涤纶生产国,其化学纤维产量年增长幅度高达30%。近年来,中国纱线产量也大幅增长,其增长幅率大大超过其他国家。ATC实施之后,中国化学纤维与棉花产量都将增长,因为在过去,中国对化学纤维的投资较为活跃,而棉花土地占用所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小。自由贸易初期,总纤维用量需求较基线增长1个百分点,到2014年增长3个百分点,中国农业领域的经济模式预示,棉花产量初期增长1个百分点,到2014年增长2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能力提高涤纶产量,而价格略高于棉花,到2014年其价格较棉花仅高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国棉花价格在初期增长2个百分点,到2014年增长6个百分点。结果,棉花在中国纱线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由于价格较高,棉花用地减少。中国可以从任何地方,国内或国外,吸引资金投入化学纤维生产,但可用于种棉的可耕地则极为有限。到2014年中国棉花产量较基线提高2个百分点。西北地区增幅最大,因为棉花是当地的重要农作物。在20世纪90年后5年,中国仅有西北地区的棉花产量增长。1998年之后,由于引进了Bt棉,华东地区棉花种植回升。如果不是因为政策的变化,中国东部和西部的棉花产量应该出现增长。西北地区实际没有种植大豆,因此大豆对棉花种植的影响只出现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因而,中国棉花进口扩大,但增幅仅有1个百分点。在这些年中,中国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国,但1个百分点的增幅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世界价格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被忽略。中国出口减少,其数量小到对世界贸易没有影响。由于加入了WTO, 中国制定了棉花关税配额(TRQ)。此前,棉花进口由政府颁发许可证。中国加入WTO时承诺,从2002年起,每年至少进口819,000吨棉花,关税为1%。到2014年,TRQ 已经增至894,000吨。TRQ 将仍然有效。超出关税配额部分的进口将视当年的情况被课以76-40%的关税。然而,2003年后期,中国宣布增加50万吨配额,交货时间延长至2004年6月30日。2004年中国开出的配额更多。加入WTO 之前,中国政府发放的许可证数量在国内产量中所占比例甚至大于现在的TRQ。根据2003年和2004年的情况看,谈判达成的TRQ 数量并不会成为自由纺织贸易时期限制棉花进口的障碍。尤其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增加棉花进口额度。本研究发现,ATC的实施将对中国纺织工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更多的其他CGE 模式研究显示,随着纺织贸易改革的推进,中国服装出口至少扩大20%。然而,研究显示中国服装出口增幅大于纺织输出增幅。动态研究结果显示,10年之后的增长幅度更大。14年之后,中国服装出口预期提高14%,25年之后,出口将提高33%。而25年之后中国纺织品输出仅增长9%。本研究还预示,中国棉花进口增幅较小,主要原因是中国棉花用量增幅萎缩。早期的研究显示,2004年之后,根据ATC规则,中国纱线产量将增长20%。但更多的CGE研究显示,随着T&A 贸易改革的推进,中国服装出口至少增长20%。但服装出口与纺织生产之间的变化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所有的研究显示,随着全球纺织贸易的改革的推进,中国纺织产量增长低于10%。本研究结果与早期的研究略有差异。早期研究认为,服装出口增幅略高(22%),纺织产量增幅为6%。最后,当试验显示中国的出口和产出在T&A贸易自由化中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进度时,事实上中国在T&A贸易自由化中获利最大。中国有利的贸易条件、贸易保护政策为中国的利益提供了主要保障。结论正如在导言中提到的,除了贸易政策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世界T&A 贸易。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纤维价格和汇率大幅波动。世界最大纺织&服装进口国美国的T&A 进口大幅增长,对美国进口产生影响的很多因素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TC协议进入自由化初期,美元汇率格外强劲。1997-2002年,美国纺织工业极度萎缩。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是此期间的美元汇率走强,汇率调整可能因全球贸易规则即将发生变化而提前到来。当市场应该预见到汇率最终将从高位滑下来的时候,美国纺织制造商未必预见到未来的汇率下滑能给他们带来利润。2003年美元开始走软,配额期率和当前汇率的必要调整彼此相互抵消,稳定了美国的纺织贸易。美国汇率的未来之路充满未知因素,本研究预示,汇率将基本上长期保持稳定。假设预测时期的经济增长和汇率达到平衡,MFA 配额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均被取消,中国服装生产到2014年预期提高6%。随着纺织品贸易改革的推进,纺织产量到2014年预期提高3%,棉花产量增幅低于棉花用量增幅,由于纺织生产增长,棉花进口将提高1%。这些预估值将根据发展中国家在MFA配额结束之后的出口机遇与效率而上下波动。中国服装出口增长16%可能导致中国纺织和棉花产量与消费用量发生变化。当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出口增长达到20-30%的时候,才意味着部分其他出口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市场份额下降。这一结果较某些人士最悲观的假设相差很远。此外,本研究对中国纺织工业更具体的观察预示,即使服装出口增长超过16%,它仍然不可能刺激中国纺织生产的增幅超过10%。由于实施了ATC 协定,中国的纺织工业不能够垄断世界市场,而世界棉花贸易所受影响微乎其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调查本研究结果中中国纺织生产和出口在近期的变化。最近几年,中国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服装出口、纱线生产以及服装生产中的份额预期大幅提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由于ATC 规则,中国的出口限制减少。中国的纺织生产增长部分并非全部用于出口。中国在自由贸易时期的特殊表现导致她在2004年之后的展望中出现两种解释。一方面,中国似乎在从2002年开始的自由贸易中持续成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繁荣并不依靠维护MFA配额保护初期所分配的重大比例。最近几年中国的高速发展并非局限在纺织产业。市场普遍关心的是,某些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银行贷款不符合大多发达国家的市场规则。中国纺织产业中的国企比例很大,预示纺织产业可以优先获得国家银行的投资基金。近期的数据显示,私营公司在纱线生产中所占比例较大,但私营公司如何利用国营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投资的情况尚不清楚。CGE模型获取的是长期变化,这项研究结果不可能与较短的经济波动产生冲突,这些结果不能预言当前活动可能引发的变化。(泰泰编译)

1  
阅读数量(45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原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