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原料专区 >正文

史建伟谈当前国内棉花市场显现的特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02月27日
全国供销社棉花企业社企分开研讨班今天在深圳召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局长史建伟发表讲话,对当前国内棉花市场形势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当前国内棉花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棉花企业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1999年,国内全面放开棉花价格和棉花市场。据统计,2000年全国增加标准型轧花厂约940家,2001年增加1150家,2002年1-9月增加2810家,合计约4800家,加上原有的4000家,全国轧花厂总数已超过8800家。从去年9月到今年春节前,棉机生产销售仍然旺盛,新的轧花厂还在不断增加。国内的棉花加工能力已超过2400万吨。其中,供销社系统的轧花厂约1800家,占20.4%,加工能力近400万吨,占全国总能力的不到20%。据了解,现在不少地方一个县拥有的加工能力,就相当于全省的实际需要。比如河北某市,棉花产量仅1万吨,但加工厂却有80家。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的局面在许多地方已经形成,引起新棉收购秩序混乱。 轧花厂急剧增加的最直接原因是利益驱动。计划经济时期,棉花的购销价格都由国家确定,企业没有任何自主权。根据国家1995年制定的购销价格,当时的棉花经营利润率为1.3%,每担棉花10元利润(200元/吨)。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棉花企业的利润空间加大,轧花厂利润率一般4%,流通环节利润也不少于4%,预计今年利润还要更高一些。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棉花流通的新格局已经形成。供销社棉花企业在数量上已经不占优势,但在质量上仍然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仍然发挥了主导作用。 二、大企业渗入初级市场成为当前国内棉花市场的一个新特点或新趋势。现在,许多省和地市级棉麻公司,以新建、购买、承包、租赁等方式,在集中产棉区控制了相当数量的轧花厂,其中有不少是跨省跨地区实现的。这些企业在资金、信誉、信息、仓储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控制区域将会不断扩大。同时一些实力强大的民营企业和大型纺织企业集团也开始介入棉花市场建立了自己的收购加工基地。据了解,新疆某上市公司已经同两个主要产区的供销社棉花企业全面开展联营,控制的棉花产量超过40万吨。另有消息说山东某纺织集团新建的两个大型轧花厂加工能力达5万多吨,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轧花企业。 中国棉花面对信誉危机,上面三种类型的企业,将会显示强大竞争力。虽然个体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巨大,短期内的竞争能力也很强,但从长远看,由于国内的棉花加工能力远远大于需求,最终将有相当多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 三、质量成为影响国内棉花购销的一个主导性因素。中国棉花面临质量危机,而棉花质量问题的核心是异性纤维。中国纺织品有40%甚至一半以上要出口,国际市场对纺织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苛刻,国内棉花质量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生产出口纺织品的企业的竞争力。棉花企业解决好质量问题,将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信誉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资金成为制约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瓶颈因素。从最近几年情况看,除新疆外,棉花企业得到的农发行贷款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分散化的企业可信度不高,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信心进入棉花行业。在这种情况下,谁有资金,谁就能以较低代价得到较多资源,扩大市场份额。 五、信息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从1999年度国家放开棉花市场后,棉花购销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不仅年度之间的波动幅度大,而且同一年度内的波动幅度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全面掌握信息,成为企业购销决策的十分重要的依据。 六、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逐渐接轨。过去,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棉价难以接轨的主要原因,一是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很大差异,不是企业自身能够决定的。二是国内棉花库存对市场形成的潜在压力很大。现在库存消化到合理水平,两个市场的棉花价格相互影响,能够实现接轨。 七、纺织企业自主选择的空间加大。中国入世后,棉花进口的关税内配额中,67%分配给非国有企业,许多纺织企业都有原料进口权。世界各大棉商在中国都设了办事处,纺织企业进口棉花不一定要通过原来的代理渠道。只要国产棉花不能适应纺织企业的要求,这些企业就可以直接进口外棉。 八、中国对国际市场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透明度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产量、消费量、库存、进出口等方面,其中许多在过去都有相当保密等级的信息,现在从许多渠道可以得到并传播。去年美国农业部发布全球棉花库存量,其中,中国棉花库存的预测远大于实际量,但最近按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几次调整后公布的数据,已与中国的实际库存量基本差不多(2002年8月底期初库存为280万吨)。 史建伟强调指出,库存是分析棉花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计算库存量包括公共仓库、私人仓库、轧花厂仓库、纺织厂仓库和港口仓库。而国内计算库存量是从总量推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与国际市场相互影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分析国内棉花价格走势和关注国际市场价格走势时,需要引进一个新概念——库存消费比。国际上分析和使用这个概念已经多年。比如美国棉花价格的变化受库存消费比的影响十分明显。而且中国棉花库存也是影响纽约棉花期货价格和国际市场棉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美国,一般认为正常的库存消费比是26-29%,低于这个比率,表示棉花库存不足,通常引起价格上涨;高于这个比率,通常认为棉花供大于求,棉价要下跌。从最近几年纽约期货价格走势分析,气候、投机、政治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棉花价格,但棉花库存量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随着库存陈棉的消化,库存量的透明度也越来越高,国内的企业有必要特别重视棉花库存量的分析。

1  
阅读数量(54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原料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