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丝绸专区 >正文

新出口订单回落至平衡点之下 纺织企业成本继续承压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6日

  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持续回落后,8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9%,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

  虽然这个回升暂时缓和了市场关于经济,特别是中国工业硬着陆的猜测,但考虑到每年7月份都是工业经济的低点,8月份的PMI回升可能只是周期性的反弹,工业经济前途几何还需未来数月数据予以判断。

  不过,一个可见的事实是,中国出口订单目前仍是岌岌可危,成本上涨的阴影也是迟迟不散。

  新出口订单降幅超过2个百分点

  从PMI的11个分项指数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降幅多在1个百分点以内,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同上月持平;其余各项指数有所上升,其中积压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升幅稍大,超过1个百分点。

  在过去的三十一个月中,新订单指数都在临界点之上。但今年以来,新订单指数涨幅有限,表明制造业新订单数量仅呈现小幅增长态势。

  其中,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及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行业新订单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特别是纺织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偏冷,发展前景堪忧。

  一家黑龙江纺织企业人士表示,由于今年国内棉花价格“过山车”式变化,从3月份突破每吨3.4万元到直线回落到每吨2.4万元,国内的这种情况使得外商今年下单偏小、偏短,增加了企业持续生产的压力。

  他对记者表示,今年纺织企业人力成本上升较快,国家又在7月1日取消了之前执行的对纺织服装产品按现行征收标准的70%收取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的优惠政策,也使服装产品出口成本增加;但随着原材料价格已经高位回落,继续提价难度比较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现,外部环境复杂,对我国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回落到48.3%,是该指数自2009年5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从综合指数PMI来看,在20个行业中,低于50%的行业家数有所扩大,这些PMI指数低于50%的行业大多同国际市场联系密切,或者原材料进口较多,或者产成品出口较多。

  该协会认为,当前欧债危机加剧、美债风险扩大,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出现较大波动,全球PMI指数持续回落,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结合当前国 际背景和PMI指数走势变化来看,国际环境进一步复杂化,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警惕QE3推出致使原料价格再次反弹

  除了新增订单的情况,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近期企业成本的变化。

  在PMI中,衡量企业成本的主要是购进价格指数。受原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购进价格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回落,上月回落幅度明显缩小,只有0.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该指数在本月又回升0.9个百分点,达到57.2%。

  购进价格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购进价格指数位于60%以上的高位;造纸及印刷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用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解;纺织业原材料价格继续回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示说,联系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再现波动,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倾向于延续,特别是美国有可能再度出手,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我国要巩固控通胀成果,警惕大宗商品价格反弹。

  昨日晚间,全球市场都在关注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指数(1255.403,-9.01,-0.71%)。有市场预测认为,该指数将可能跌破50。如果真是如此,这将是该指数自2009年7月以来的首次跌落,预示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同时美联储推出QE3的可能性倍增。

  中国企业处于成本和资金的双重考验中,但较欧美企业还是更为稳健。由于成本上升、资金周转难度加大,PMI调查中还发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越来越多的供应商采取“款到发货”的经销策略。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张智威、孙驰认为,将于9月9日公布的8月份宏观数据应该会提供有关经济现状的更全面信息,如果8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像季节调整后PMI数据暗示的那样略微回落,这会强化对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的看法;短期风险主要来自通胀,根据近期的每周食品价格数据来看通胀仍然高位运行。


1  
阅读数量(68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丝绸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