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丝绸专区 >正文

农工对接 南部蚕桑业“破茧成蝶”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6日

  南部县碑院镇文锋村养蚕农户35户,每户每年蚕茧收入超过8万元,像这样的村碑院镇有6个。碑院镇发展蚕桑产业的经验何在呢?8月22日,南部县72个乡镇、2个街道办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前往碑院镇文锋村学习,交流如何将蚕桑这个南部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田间算账 养蚕划算还省劳动力

  碑院镇文锋村四组村民胡宗祥一边给桑树施肥,一边给前来学习取经的乡镇干部算账。“旱地栽桑养蚕,按密植桑园每亩养蚕3季计算,获蚕茧大约80公斤,按每公斤30元的均价计算,每亩地年收入约2400元。”胡宗祥说。

  “收益增加了,连劳动力也节约了不少。”胡宗祥介绍说,养1季蚕只需40天,加上栽桑以及对桑树的管护,全年不会超过150天,而现在的农村,大多数中、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劳动力缺失严重,栽桑养蚕无疑成了许多农户增收、创收的首选。

  “推广省力化养蚕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关键。”参观人员通过田间与养蚕农户一起算账得出结论:养蚕经济划算。

  碑院模式三大转变建成产业环线

  “今年,我们确定了三大转变发展蚕桑产业的思路:饲养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栽桑模式由宽行间作桑向密植净作桑园转变、经营规模由零星向适度规模转变。”碑院镇党委书记何琼说,今年已培育优质桑苗180万坨,新栽密植桑园1100亩,补栽桑园400亩。目前,1500亩密植桑园横贯全镇4个村17个社,已经形成6.2公里的蚕桑产业环线。

  在抓产业环线建设的同时,碑院镇积极培育大户,桑园围绕大户建、政策围绕大户扶、科技围绕大户推、协会围绕大户办。今年碑院镇培育养蚕5至10张纸的养蚕户100户,养蚕超过全镇养蚕量的60%。

  “大户会逐渐向公司经营转变,那时的蚕桑产业才是真正的现代化蚕桑。”碑院镇一名负责蚕桑工作的管理人员介绍说,镇上除了加大宣传外,还加快了桑园的土地流转。通过转包、互换、租赁、入股等形式,大力推进桑园用地向养蚕户流转。目前,该镇蚕桑产业环线上的1100亩桑园用地已完成流转,其余400亩桑园用地正加快完成流转。

  产销一体 引进公司助力蚕桑发展

  为保障蚕桑的规模化生产,保障蚕户增收、创收,南部县蚕桑局还分片分区派出技术干部到各乡镇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并通过电视台播放养蚕科教片,传播栽桑养蚕技术。目前,南部县已建成碾垭、建兴、兴盛三个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示范区、25个蚕桑基地乡镇,形成了国道212线、省道101线等200公里的蚕桑产业环线,全县桑园总面积达35万亩,并逐渐向密植桑园化推进,发展季养蚕10张以上业主大户3000余户。

  蚕茧规模发展后,销路和价格会不会成问题?

  对此,南部县蚕桑局负责人蒲龙并不担心,他告诉记者,南部县引进了江西嘉佳茧丝绸公司,该公司南部分公司占地117亩,投资2000万元,2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年底将正式建成投产。

  “这家企业的引进,将改变南部蚕桑的传统用途。”蒲龙说,以前栽桑养蚕主要用于卖茧缫丝,而这家公司除收购蚕茧用于制造丝绸、丝被等,其第二期工程完工后,还收购桑叶、桑枝等制造桑茶、桑枕等,最大化开发利用蚕桑附加值。


1  
阅读数量(45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丝绸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