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丝绸专区 >正文

广西蒙山:加快“东绸西移”延伸桑蚕产业链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6日

  从2005年的14。84万吨,跃升至2010年的21。43万吨,广西蚕茧产量已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位,产量占到全国1/3,成为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成功典范。

  蚕茧主要用作缫丝原料,这决定了它与下游丝绸产业高度的关联性。因此,蚕茧优势不断扩大的广西,尽快把蚕桑生产与缫丝、织绸等初加工、深加工有机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近年来,广西不少地方借助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在大力推进桑蚕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茧丝绸加工,朝着“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的目标有序迈进。有理由相信,广西丝绸业蓄势腾飞、“破茧而出”指日可待。

  顶住金融危机 豁然出现转机

  眼下,广西蚕区第二批春茧陆续上市,鲜茧收购价在每公斤40元以上的历史高位运行。比起2008年的低谷,价格已高出近两倍。

  “桑园30亩,养蚕15张,今年第一批蚕茧卖了600多公斤,毛收入两万多元,比去年多了30%。今年预计要卖9批茧。”蒙山县西河镇广育村养蚕户钟发昌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离广育村仅几公里之遥的蒙山县茧丝绸深加工创业园区,车间内机杼声声不绝于耳,全县绝大部分蚕茧正源源不断运到这里,经过一道道工序后,被制成绸布,完成茧丝绸的初级加工。目前已进驻园区的6家大中型企业,覆盖了产业链中种植、加工、仓储、贸易各环节。

  “在蒙山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山区农业县,倾力打造完整的茧丝绸产业链,这既是蒙山桑蚕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县委、县政府把握发展规律、抢抓产业先机的抉择。”蒙山县副县长梁炎盛告诉记者。

  蒙山种桑养蚕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广西最早种桑养蚕的县份之一,1985年蚕茧产量曾达全区四分之一而居首。近年来,桑蚕生产已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涉及3万多农户近15万人口。

  外向型的茧丝绸行业,受国际市场影响波动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茧丝价格一路走低,部分蚕农失去信心,更有人挥刀砍桑。在此情况下,刚刚从浙江引进重组落户蒙山的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反复权衡,毅然坚持以高出市场近一倍的既定收购价,向农民收购蚕茧,才保住现有桑园基地,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

  “只提供原料,就好比为他人作嫁衣裳,既难以保证蚕农稳定增收,更无法从行业下游的高附加值中获益。”梁炎盛说,蒙山要巩固“东桑西移”的成果,就必须在实施“东丝西移”的同时加快“东绸西移”。

  华虹公司负责人也认为,按照一般规律,“东绸西移”可能还要几年时间,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加快了这一进程。江浙部分企业,或退出竞争队伍,或将制造的部分环节转移至中西部。作为蚕茧龙头产地的广西,正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

  2008年,有着强烈共识的蒙山县政府和华虹公司共同投资建立广西第一个茧丝绸深加工创业园区。

  政府倾力扶持 企业感觉踏实

  “倾全县之力支持茧丝绸深加工创业园区发展。”蒙山县委县政府这一决心,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强烈。

  5月底,进驻创业园区的蒙山县五丰丝绸有限公司,占地百亩的厂房及办公生活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公司的专家楼、5000多平方米厂房装修完毕,十多台崭新锃亮的进口剑杆真丝织机设备,正等待配套安装试运行。

  “这些从意大利进口的织机,都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机器,每台50万元。”蒙山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自湖介绍说,为了支持企业进驻园区,县政府对购买新机(箭杆无梭型织机)在35万元/台以上的,每台补助10万元,前整设备企业投资300万元政府补助50万元;对于购买GD618型新机进入园区生产的,每台补助1。5万元,前整设备则按20台机配套补助6。5万元奖励。粗略统计,全县仅用于入园企业购机的补贴已达700-800万元。

  此外,园区成立以来,县政府在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的情况下,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13。5万平方米,绿化亮化道路13公里,埋设排水排污管道2。1万米,征地350亩,建成标准厂房4。5万平方米及架接输变电线路等,目前已可承接2000台丝织机进入园区生产。

  除了硬件方面的扶持,蒙山县统一协调财政、扶贫、科技等部门项目资金,“十一五”期间共拿出1000多万元,为农民免费提供优质桑苗1。5亿株,使全县优质桑普及率达到95%以上,优良品种蚕饲养率100%,举办各种种桑养蚕培训班80期,培养养蚕能手4000多人。县丝绸办还先后选送150人到浙江学习3个月,每人补助4000元,培养了一批茧丝绸深加工的技术骨干。

  “政府营造这么好的发展环境,作为投资者感到心里很踏实。”蒙山华虹绸缎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人王亚平这样评价。

  承接产业转移 提升经济素质

  产业转移,绝不是简单的“换个地方建厂房”,更重要是在转移中提升,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蒙山华虹绸缎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依托母公司贯穿桑蚕基地建设、蚕种生产经营、蚕茧收购加工、白厂丝和绸缎生产经营、进出口贸易、仓储等全产业链的巨大优势,第一期已投入1。5亿元,采用国产最先进的有梭织机235台,可年产400万米真丝绸缎,年产值达1。5亿元。目前,前身是浙江企业的华虹股份,总部已设在蒙山,下辖的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广西及浙江、陕西等地。

  同样来自于浙江的五丰丝绸,则以产品研发能力见长,每年开发、设计新品种300多个,已形成几大系列上千个品种的丝绸产品,70%出口欧美日等高端市场。在园区的新公司里,专家楼的建成,表明公司不但搬来了资金和厂房,还把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也带来了。

  园区内的辉明纺织,公司的自动化整经机可同时牵经8288条蚕丝,如果其中一条断了,技术员可以利用红外线,很快就能找到断丝并接上,工作效率比传统牵经机提高三倍以上,技术目前处在国内领先地位,也填补了广西的空白。

  目前,在华虹等龙头的带动下,一批东部地区的茧丝绸企业已与蒙山茧丝绸深加工创业园区达成入园协议,今年内入园企业将达到8家以上。随着过境蒙山的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两年后建成,这里将可分享货物出海的便利,区位和竞争优势将大大提升。


1  
阅读数量(89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丝绸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