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丝绸专区 >正文

四川珙县编织“锦绣”前程小蚕虫支起大产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6日

  近年来,四川珙县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多予少取”的方针,立足特色富农基本点,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创新举措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过上了“种田不交税、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的生活。而实现这种小康生活,主要依靠的是当地政府实行“农民职业化、农村专合社组织化、农业产业化、金融信用化”等一系列的积极政策、当地企业的实干精神和“反哺家乡”的感恩情怀,以及当地百姓吃苦耐劳的坚毅秉性。近日,记者走进珙县,对珙县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探寻,以期能用真实的笔触对其取得的重大成绩和先进经验作一交流。

  “山山几埂是楠桥,只产玉米和红苕,十里以外挑煤炭,糟糠棒子吃不饱”,这是昔日珙县底洞镇楠桥村的真实写照。

  但如今的楠桥村,已是旧貌换新颜,家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就在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6651元。现在,楠桥村已被规划为蚕桑经济观光走廊核心区、全县打造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宜宾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蚕桑科技示范园区、全国绿色小康村。曾织出蜀地几世繁华的小蚕虫,给珙县人织出了“锦绣”前程。

  转变思路 科技助力领跑

  一走进楠桥村,高低起伏的绿色桑园便映入眼帘,微风徐来,嫩绿的桑条随风舞动;蚕房中,蚕在桑叶间大快朵颐,“沙沙”声如春夜细雨,潜入蚕农心田;村中一幢幢漂亮、整洁的小洋楼点缀其间,俨然世外桃源。

  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实现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珙县因地制宜,学习实践科学栽桑和养蚕技术,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的立体、生态、循环养蚕路子。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传统的种植模式周期长、见效慢、桑园效益差。近年来,珙县多次组织蚕农外出学习取经,并因地制宜,动员农户尝试“一步成园栽桑”新技术,实现了当年育苗、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

  同时,村民们积极试验养蚕新技术,实行小蚕共育、大蚕蚕棚喂养、自动上蔟采茧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既增加了批次和产量,又减少了桑叶浪费,改变传统的年养殖3-4季为5-8季,达到优质、高产、费省效宏的目的。

  蚕桑协会还引进彩色蚕茧进行试养。楠桥村村支书李跃康勇于充当第一位试养人,在取得成功后,又积极带动全村扩大养殖规模,当年秋季就有32户蚕农养殖彩色蚕茧50张,仅这一季全村彩茧收入就达4万元。

  立体循环种养 多元增收

  “我现在有8亩桑园,桑叶喂蚕子,桑枝条用来种菌子,蚕粪可以作沼气燃料,剩下的可以给桑树和蔬菜施肥,基本没有丢头,收入是越来越多,生活是越来越好!”楠桥村养蚕户王莉说到自己的幸福生活,难以掩饰内心的高兴劲,“一年养蚕就可以赚3万元,加上养鸡、桑枝,蔬菜种植等其他收入,一年可以有4万元。”

  王莉一番话为我们描绘出珙县发展桑园立体经济的美好图景,以及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可在十年前,珙县蚕农延续着世世代代的种桑养蚕方式,个体粗放经营,成本高、收入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整体产量不高、土地利用率低、蚕农生活得不到改善。

  珙县立足实际,从2009年开始,在底洞镇楠桥村推广示范“6215”桑园立体循环种养技术,以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加快种养循环速度,从而达到增产增收、低碳环保的目的,这一技术开创了四川省养蚕新模式,刷新了全省每张蚕纸产茧55公斤的纪录,一跃成为四川省七个蚕业基地县之一。

  “6215”是桑园栽桑行距的宽窄幅度及株距的尺码简称,即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折合一亩土地栽桑1000株。通过这项技术,土地收益实现了“一变四”放大。

  栽桑养蚕是基础,每亩桑园投产后桑叶能养四张蚕纸,每张蚕纸产茧40公斤,按现行价格每公斤25元计算,每亩收入为4000元。与此同时,可在新栽桑宽行套种矮杆农作物,特别是产品附加值较高的黑花生、黑土豆等,每亩桑园可增套种收入1500元以上。另外,利用投产后的桑林养鸡,既节约修建鸡舍土地、材料,又因桑林环境适合家禽生长,减少饲喂量,节约养殖成本,家禽粪便还能提高桑林土地肥力,有利桑树生长,二者相得益彰。而桑枝食用菌的收益更为可观,将桑枝晒干粉碎作为培养基,装袋种植食用菌,可在室内连续收获三茬。三茬后将食用菌袋按逆方向埋入桑林宽行地内还田,不但可以从地里再长出一茬食用菌,还可增加桑林土地腐质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统购包销 价稳农安

  在珙县底洞镇的茧站,记者刚好碰到了蚕茧的大交易日。来自镇中各村的蚕农,都聚集在这里等待交易,收获自己在这一季的成果。今年该县春茧收购综合价是35。6元/公斤,比去年的综合价25。17元/公斤提高了10。43元。“现在的蚕茧行情越来越好,这季我喂了1。5盒蚕种,共卖了2500元。”底洞镇普新村五社养蚕户张乐芬数着刚卖的蚕茧钱,满脸堆笑。

  茧站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切实加强对维护蚕茧正常收购秩序工作的宣传、开展联合执法,坚决打击破坏蚕茧正常收购秩序的违法行为。茧站工作人员在蚕茧收购工作中做到人人平等、优质优价、劣质劣价、杜绝收人情茧现象发生。同时,茧站与智溢茧丝绸公司达成协议,最低保护价是30元/公斤,比原来白色蚕茧每公斤高出3-4元。而且根据是否为特优茧及特优茧等级,确定不同额外补助,此举促进了蚕农提高蚕茧质量的积极性。

  茧站作为蚕茧产业中联系市场与蚕农的中介,采取的这些措施维护了市场的稳定,防止了“茧贱伤农”现象的发生。

  在珙县,桑蚕业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专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获益良多。珙县正在倾力在全县打造丘陵山区5万亩循环蚕桑产业带,建设10个万担茧乡镇、50个双百万村、200个50万元以上专业大社、5000户年收入3-5万元的蚕桑大户。


1  
阅读数量(17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丝绸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