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度棉花交售基本结束以后,射阳县棉花协会把近一年来对全县植棉户的棉花生产成本投入、采摘交售进度、平均交售价格等相关情况的序时监测资料和各镇区的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汇总,并与粮食生产情况及收益做了一些比较。结果显示,2012年全县的棉花生产和棉农的植棉收益同比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粮食的比较效益依然偏低,对今年的棉花种植还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棉花生产情况。根据县棉花协会的调查,2012年全县棉花生产的基本情况是:
1、面积大幅减少。从多次调查反复核实并结合各镇区的年终统计和县统计局的汇总确认,全县棉花实际种植面积只有23.22万亩,同比减少24.66万亩,减幅达到52.5%。
2、单产同比增幅较大。尽管在棉花生产期间多次受到不利棉花生长发育的自然灾害,但由于应对措施及时,最终还是得到了较好的收成。全县平均亩产籽棉236公斤,折合皮棉89.2公斤,同比分别增产了45公斤和17.2公斤,籽、皮棉单产同比增幅均超过了20%,分别达到23.56%和24.8%。
3、总产下降。虽然单产增幅较大,但由于植棉面积的大量减少,总产量也随之下降,而且幅度较大。按照县棉花协会的统计,年度皮棉总产量只有2.07万吨,同比减少1.63万吨,减幅44%,是自1990年以来年际间降幅最大的一年。
4、品质提高。综合全县棉花企业收购、销售时的检测检验和棉花公检质量信息等多方面的情况,2012年全县棉花的品级质量是近3年来最好的。其中平均品级3.37级,比2010年、2011年分别提高1.35级和0.78级;平均长度29.32毫米,比上两年分别下降0.1毫米和上升0.68毫米;马克隆值A级比率41.69%,同比增加了0.89个百分点,比2010年增加了26.71个百分点,A+B级占比74.1%,虽然低于上年3.05个百分点,但高于2010年7.48个百分点;长度整齐度指数≥80%的占比达到99.91%,又比前两年分别提高了1.59个和0.62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26 cn/tex的比率达到98.23%,比前两年分别高出6.01个百分点和13.34个百分点。
二、植棉成本投入状况。2012年射阳县的棉花生产成本投入至12月末,除少数户棉杆留着套种作物御寒没有拔除外,包括用工在内的各类成本投入均已到位。总成本达到1531.81元,比上年1413.72元增加了118.09元,增幅8.35%,但分类成本升降不一,人工成本明显放大。
1、固定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公益费分摊、农机具折旧等,由于利用外包地植棉面积的缩减和分摊费用标准的调整,总支出86.50元,同比减少8.95元,减幅9.38%。
2、物化投入。主要是种子、肥料、农药、地膜及育苗耗材等,总投入为379.78元,同比减少2.19元,减幅0.57%。其中种子59元,同比增加5元,增幅9.26%;肥料、农药在投入阶段的市场零售价格同比都有5%-10%左右的增涨幅度,但由于使用量减少,实耗成本也略有下降。统计显示,肥料投入计180.50元,较上年减少2.1元,减幅1.15%;农药投入113.78元,同比减少9.22元,减幅7.5%;薄膜及育苗耗材,地膜的价格较为稳定,有些品种还略有下降,但由于使用面积的增加,使该项投入同比提高,亩平26.5元,较上年增加4.13元,增幅18.46%。
3、人工费用。总投入1065.53元,占总成本的69.6%。一是自投工折币。2012年全县平均亩自投工日23.5个,比上年减少0.5个,工日单价由上年的35.5元提高到42.15元,使自投工折币总量由上年的852元增至990.53元,增幅16.26%。二是雇工费用。由于一些缺少劳动力的农户不再种植棉花,植棉大户也减少了棉花的种植,使全县植棉的雇工费用由上年的亩平48.9元减至35元,减幅达到28.4%。三是机牛代耕费。在棉田冬翻春耖等备耕阶段的劳动作业,大多数植棉户都选择由机、牛替代,由于柴油价格的上涨及耕牛饲喂成本的上升,平均支出也由上年的35元增至40元,增幅14.3%。
三、植棉收益。根据棉农的交售进度、序时价格统计,2012年全县棉农植棉亩平直接收入1878.56元,同比增加484.26元,增幅34.73%。
1、籽棉交售情况。2012年全县棉花交售的特点是前缓后快。从9月下旬新棉上市到10月上旬,由于收购价格与棉农的心理预期落差较大,棉农囤棉不卖,交售进度缓慢。但从10月中旬开始,受市场需求低迷、棉花销售不畅、收购企业数量偏少、棉市凸现冷清的影响,棉农预感棉价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增,惜售心理逐渐消退,交售趋于积极,大部分棉农家中基本不留“隔水棉”。到12月末除部分棉农留了一些自用棉外,交售基本结束,同比提前了半个月左右,棉花的商品率达到98.6%。
2、平均交售价格。棉农普遍认为,2012年棉花的收购价格虽然与国家的临时收储还有差距,但总体平稳,特别是从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交售量相对集中的时段内,价格稳定,棉贩上门收购的基本价位每公斤(下同)也都在8.1元以上。从11月下旬开始,随着棉花质量的变化和衣分率的降低,价格下跌,但幅度也不是很大。协会统计,2011年11月份棉农交售的价格由月初的8.2元降至月末的7.1元,单月跌幅超过了1元。而2012年11月份前三周基本稳定在8.1元以上,从第四周开始下降,到月末最低时还有7.8元,高低差仅有0.3元左右,即使最后的梢尾棉每公斤还能卖到5元左右,因此大部分棉农对本年度的棉花价格还较为满意,也得益于国家棉花收储政策和政府调控棉花市场的措施。年度平均交售价格7.96元,同比增加0.66元,增幅9.04%。
3、收益增幅较大。调查汇总,全县棉农亩平植棉总收入,包括国家良种补贴15元在内,计1893.56元,除去总成本1531.81元,纯收益361.75元,同比增加365.75元。含自投工在内的收益为1352.28元,同比增加504.28元,增幅59.4%。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