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环保意识增强,加之市场“妖魔化”PX,多地出现抵制PX投产的情况,导致PX产能缺口巨大,利润维持在200—300美元/吨。如此丰厚的利润吸引新增产能投产,到年底,亚洲PX新增产能高达455万吨。其中,国内新增产能285万吨。
近年来只有我国有新增PTA产能,亚洲新增PX产能的投放目标主要是我国市场。若新增PX装置全部顺利投产,国内月均产量可达95万吨,月均进口量超过90万吨。到2014年一季度,PX短缺的局面就会缓解。由于PX用途单一,预计最高利润将减半,2014年一季度后期,PX利润将由目前的200—300美元/吨下降至50—150美元/吨,PTA的价格重心也将下降600元/吨以上。
2008年年底的“四万亿”和2010年年底的利润暴涨,让PTA行业完全迷失在产能扩张之中。PTA装置建设周期大致为两年,2011年开启新一轮产能扩张,2012年60%的新产能直接将PTA行业推入亏损局面。2013年的新装置不得不延期开车。不过,在资金压力下,翔鹭440万吨产能将在11月份投产,盛虹150万吨和恒力220万吨产能将在年底或者2014年年初投产。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PTA产能高达4100万吨。再加上2014年第三、第四季度的预期投产,国内PTA产能将在绝对值上超过下游聚酯产能。
聚酯涤纶行业建设周期在一年左右,整个行业较上游更早进入产能过剩阶段,长期的亏损或微利使得新产能投放明显减少,在这过程中也逐步淘汰了一批聚酯企业。由于PTA产能严重过剩,聚酯企业的开工率成为PX进口量、利润和负荷的重要影响指标,PTA的产量和成本也与之息息相关。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