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的NaOH浴液(通常是在7℃以下)对棉纤维的膨化效果最佳,然而,由于纤维表面的急剧膨化,使织物表面的纤维排列更加“紧密”,阻碍了碱液进一步向纤维内部扩散,而且低温时碱液黏度大,这不利于碱液向纤维内部渗透和扩散。 在常规方法的丝光过程中,浸轧后的织物上带碱量较低,没有足够的碱液向织物纤维内部扩散,受车速、设备、长度的制约。碱液渗透、扩散很难实现透芯。有关资料介绍,在常规丝光工艺条件下,通过对织物的切片观察,只有20%~30%的纤维截面因溶胀而变为环形。这种表面丝光的结果,使织物存在较大的潜在缩水性。 早在1976年贝希特尔(Bechter)就证明,丝光在较高温度(60℃)时浸渍工艺碱液,可使织物获得较好的光泽,并改善其缩水性,对织物强力也没有影响,且在特定条件下(松堆)可获得柔软的织物手感。实践亦证明,热碱丝光工艺是可行的。这是因为碱液温度的提高而使黏度下降,热碱与织物接触时,表面纤维的溶胀被延后,为碱分子更好地渗透到纱线和织物内部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使碱液在纱线内均匀渗透和扩散,从而更多的纤维得以形变,丝光更加充分。 为了增加织物的可塑性和拉伸性,织物进入冷却反应槽后被冷却至室温,以完成碱液与纤维的充分反应,使纱线内外纤维溶胀趋于一致,确保丝光的均匀性。 热碱丝光的作用时间仅为常温丝光(50s)的30%~50%时,便可达到透芯丝光的要求,而且无论是丝光钡值还是织物外观光泽,均体现出较好的丝光效果。 湿布热碱浸渍、冷却反应工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织物带碱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轧碱槽碱浓度的平衡以及碱作用时间也是影响丝光效果的重要因素。 (1)棉纤维在浓烧碱中的溶胀 棉纤维在浓烧碱溶液中会发生不可逆的剧烈溶胀,使棉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和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良好的丝光效果。棉纤维丝光后,除了获得良好的光泽外’而且对染料的吸收能力有所增加,尺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