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构筑物,对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稳定出水水质、降低运行成本和控制基建投资起着重要作用。沉淀池按作用分为初沉池和二沉池。初沉池主要对密度大的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可通过投加合适的化学药剂,去除部分污染物。二沉池主要沉淀分离生化系统出水中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密度小、受水流影响不易沉降的悬浮物。按水流方向的不同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随着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和设计水平的提高,各种类型的沉淀池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平流式沉淀池:由于具有施工简单,造价较低,耐冲击负荷及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广为使用。但该池配水不易均匀,要求排泥构件耐腐蚀,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辐流式沉淀池: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且型号规格已形成系列,管理简单。因多为圆形结构,施工质量要求高。在大、中型污水处理工程应用最为广泛。
竖流式沉淀池:排泥方便,管理简单,占地少,无需特定排泥装置,缺点是池深较大,施工困难,不耐冲击负荷。一般在小型污水处理厂使用。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根据多年来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工程实践,采用生化和物化相结合的工艺,在沉淀池的选用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二、初沉池的选用
印染废水中比较难处理是煮炼漂废水、含大量PVA的废水、印花废水等,这类废水的主要特点是CODCr较高,色度大,可生化性差,含有大量染料、浆料以及各类助剂,有些还含有对微生物生长不利的成分,如硫化物等。在进入生化系统前,通常都要对这部分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部分对微生物生长有害的污染物。
预处理常见的有沉淀池法和气浮法。气浮法由于其设备复杂、钢结构设备容易腐蚀、使用寿命较短、不易操作管理等缺点,在印染废水处理中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沉淀池法主要是向水中投加的化学药剂与废水中含有污染物的 (胶体)颗粒发生反应或相互聚合,凝聚成能自然沉降絮体的一种办法。由于形成的絮体无机物含量较高,颗粒较大,沉淀后不易破碎,
三、二沉池的选用
生化系统已成为印染废水处理的关键工艺。生化系统中起着主要作用的是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断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活性污泥数量不断增长,当超过一定浓度时,就应当排放一部分,这部分就是剩余污泥,并回流一部分,以保持曝气池合适的污泥浓度。这一过程完全依赖二沉池的作用。
考虑到二沉池的一些污泥需要回流,一般地,沉淀过程中无需加任何药剂,以保留污泥的活性。但由于没有加混凝剂,污泥比较松散,采用带有吸泥功能的平流式、辐流式沉淀池,减少对沉淀污泥的扰动。这一效果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尤为明显。
在生物膜法中,氧化池中的微生物浓度较高,生物膜的脱落和增长保持平衡,不需污泥回流。产生的污泥较少,且比较分散,在二沉池常常投加一定数量的混凝剂以达到沉淀效果。
四、斜管(斜板)沉淀池的选用
斜管(斜板)沉淀池是一种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池中加设蜂窝斜管或斜板,以增加沉淀效果的新型沉淀池。由于其具有占地少、处理效果稳定、维护简单,在水量较小的工业废水中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应用于初沉池中,由于沉淀物体积较大且质量较重,如果排泥不及时,容易造成斜管堵塞或整体坍塌,应用于二沉池时要注意藻类滋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