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特点是污水量大和处理难度较大,据估计,生产百米标准布平均耗水量为2.5m3左右,且废水中成分复杂,色度高,同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使其CODcr值高,碱性大,难以处理。目前,对纺织厂废水常采用生物处理法(如鼓风曝气贮留池)和活性污泥法处理,这些处理方法对除去BOD和SS有特效,然而对废水的脱色,效果不大,去除色度和CODcr值是治理印染废水的两大主要难题。染整厂被排出的废水带有很深的颜色,目前对染色废水还比较难以处理,脱色不完全,处理中有些染料容易除出,而有些则很难除去,特别是水溶性较强的染料(如活性染料)。使用活性炭吸附处理,虽然脱色效果较好,但是活性炭的价格较高,再生困难,只能使用一次。有颜色的工业废水,许多染料对某些生物是有害的,直接破坏水中的生物,失去自然平衡,常用絮凝剂进行凝聚、澄清、净化。常用的絮凝
剂有FeCl36H20、FeSO47H20、A1C13、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药剂,费用较高,本实验应用新型絮凝剂FMC,对染整厂排出的有色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经过大量的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
传统的脱色处理技术主要有吸附脱色、混凝脱色及化学脱色等。混凝脱色是目前印染厂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混凝剂降低染料废水的色度,再借助于搅拌形成絮凝状物质,而促使悬浮杂质沉淀。具有镁离子的絮凝是通过一些不同机理得到的。氯化镁(MagnesiunChlorde)的化学式为MgCl2·6H20,也称卤盐,在水溶液中离解为Mg2+和C1-离子(即MagnesiunChlorde),当加入混浑水中,反应较为复杂。Mg2+在水中生成Mg(0H)2沉淀胶状物,胶体颗粒集合,产生了压缩双电层的作用,不断进行水解作用,生成Mg(0H)2沉淀而带正电荷的胶体,借助范德华引力相互聚拢形成,可以沉淀出较大胶体颗粒。与此同时生成的
1试验
1.1试验材料
实验试剂:染料、阳离子蓝X—GRRL、酸性蓝,氯化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石灰(CaO≥90%):实验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实验用废水:染整厂排出的有色废水和人工合成有色废水水样,见表1。
表1染整厂排出有色废水和人工合成水样概况
水样名称 | 颜色 | PH值 | 波长(λ)/nm | 吸光度A |
染整厂废水1 | 青铜色 | 12.0 | 356 | 0.265 |
染整厂废水2 | 黑蓝色 | 10.0-11.0 | 563 | 0.310 |
染整厂废水3 | 绿蓝色 | 11.0 | 630 | 0.205 |
人工合成水样4 | 黑色 | 11.0 | 558 | 0.350 |
人工合成水样5 | 绿蓝色 | 10.0-11.5 | 635 | 0.230 |
1.2试验方法
量取5L废水(或人工合成水样),加150mlMgCl2水溶液,加入石灰(分几次少量加入)至试液的pH值在10.7以上,一边加入一边搅拌。搅拌60min进行脱色,并静置20min以上,吸取50ml上述澄清溶液,测量吸光度。先测试其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然后在此波长测量其吸光度,同样,分别用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絮凝剂处理各种废水,三种絮凝剂处理后的结果见表2。
表2FMC的脱色及吸光度
水样名称 | 原水样 | FMC脱色 | 聚合氯化铝脱色 | 聚合硫酸铁脱色 |
染整厂废水1 | 0.265 | 0.060 | 0.080 | 0.070 |
染整厂废水2 | 0.310 | 0.060 | 0.100 | 0.085< |
染整厂废水3 | 0.205 | 0.050 | 0.075 | 0.070 |
人工合成水样4 | 0.350 | 0.065 | 0.080 | 0.070 |
人工合成水样5 | 0.230 | 0.060 | 0.080 | 0.075 |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用FMC作为絮凝剂脱色处理后的废水其吸光度较小,即脱色效果好(光度越小,脱色效果越好)。